首页 > 正文

世界肝炎日:专家呼吁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早诊早治 将肝炎筛查纳入常规体检

2020-07-2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的传染病。

今年7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的传染病,我国已经把病毒性肝炎为重点的重大传染病作为一个国家的重大专项来立项。”在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教授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

李兰娟介绍说,早在1992年我国已经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当时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的9.75%,全国有乙肝病毒(HBV)携带者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大概是3000万人;现在丙肝感染者约有1000万人口,而且每年丙肝患者还在不断的增加。

据了解,在我国乙肝、丙肝防治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治疗方面病毒性肝炎各类的药物不断的增加,所以现在抗病毒的治疗都能够使乙肝的HBV DNA转阴,大大地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以往爆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高达70%到80%,现在创造了人工肝支持系统,能迅速地清除爆发性肝炎患者的毒素甚至是病毒,上述病死率从70%、80%下降到20%左右。

不过,虽然我国乙肝流行程度大大降低,但是,现存感染者和患者数量依然庞大。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统计显示,在中国约有7000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28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在乙肝防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曾经一度无法发现低水平病毒复制的患者,使得很多患者没有尽早地开展抗病毒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介绍说,普通HBV DNA检测下限为500IU/ml或1000IU/ml,在没有更灵敏检测技术之前,大家的共识是转氨酶指标升高2倍,HBV DNA超过1000IU/ml才要启动抗病毒治疗。随着高灵敏检测技术的进步,检测下限已经到了20IU/ml 甚至10IU/ml,医生通过高敏检测就能够早期的发现低水平病毒复制的患者,从而尽早地开始抗病毒治疗。把乙肝患者的HBV DNA降低到20IU/ml,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风险。 

浙江杭州树兰医院牵头,来自全国50余家医院的感染病专科医生共同参与的乙肝患者HBV DNA检测调研,截至6月底数据,在对既往接受过恩替卡韦治疗一年以内的300名患者进行HBV DNA高敏感检测后,结果显示:40%的患者,如果使用普通检测,无法检测到HBV DNA;但是,如果采取高灵敏检测(HBV DNA定量检测下限为10 IU/mL),可以发现存在病毒低水平复制的患者。

当然这只是中期结果的数据,整个调研项目将入组1800例样本来观察真实世界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

谈到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李兰娟指出,虽然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地降低了感染,但乙肝目前仍不可治愈,需要长期治疗,如果治疗不规范,往往容易复发。去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扩大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高度强调了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就可以启动治疗。 

不过,王贵强也指出,目前,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只有几百万,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而且很多乙肝患者害怕社会歧视,因此,即使有病也不敢去看病,如果我们不实施早期干预,这些患者就可能进展到肝硬化、肝癌。 

为此,李兰娟呼吁重新把肝炎筛查纳入常规体检:“目前,社会上对于肝炎的患者依然存在歧视,如果不消除歧视,我们很难呼吁这些患者主动接受筛查;如果不开展筛查,这些患者得不到治疗,就无法降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率。我建议,应该把病毒性肝炎的筛查纳入健康人群的体检,实现三个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李兰娟也指出,由于医疗资源国家不平衡,尤其是基层的医疗水平还需要提高,所以需要对基层尤其是县以下的医院人才队伍的培养进行肝病康复的培训;同时,在创新药物方面也要进一步努力,让最新的药物让基层的医务人员让广大的老百姓也都能够了解。

“如丙肝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比较隐匿,所以应该增加广大的老百姓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包括它的传播途径,通过血液、唾液、粪便、性传播等等,要加强健康教育。”李兰娟举例说。

与此同时,自从健康中国2030行动实施以来,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加大力度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在2019年的医保谈判中,通过大幅降价,包括吉利德科学公司的乙肝、丙肝治疗药物在内的多款创新药物被纳入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从目前来看,全球大部分治疗丙肝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被引入了中国,这对于我国实现2030消除丙肝的目标意义重大。并且,创新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通过药价谈判,已经被纳入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药价降幅平均超过80%,2020年开始在全国逐步落地。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魏来教授介绍说:“以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为一线治疗方案,以索磷维伏片为补充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丙肝的治疗,为彻底实现丙肝消除提供完整的临床解决方案。”

经过规范治疗,绝大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实现治愈(病毒学治愈),但是,丙肝因为病情隐匿,多数患者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长久以往,肝硬化和肝癌是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指出,一旦发生肝硬化,10年生存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的生存率仅为25%。肝癌在诊断后的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为33%。

魏来呼吁不要歧视丙型肝炎的患者,因为丙肝已经可以治愈,病毒清除之后,就不会感染他人。但是如果因为社会歧视,丙肝患者隐匿病情,反而会带来潜在的传染风险。“我走访了分布国内多个丙肝高发地区,发现大家对于丙肝的了解程度不够,另外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我希望,大家能了解,丙肝可以治愈。我们总结一下,就是抓紧治、治疗周期短、治得好、不传染,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