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管牛还在不在,定投的底气一直在
2020-07-30 小基快跑 小基快跑
七月下旬,牛死了?
这两天,牛又活过来了?
牛市到底还在吗?
牛还在不在不知道,市场情绪确实冷静下来了。
两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投资理财群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开始聊起养生和八卦……
想下车的又怕错过行情,想上车也担心追高接盘,大家但都很纠结。
而定投的人,依然很淡定,因为他们有底气。
定投的底气,来自于“了解”
定投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
定期(比如每个月)投入一笔钱用来买入一笔资产(比如指数基金)。
由于资产的价格时刻都在变化,因此,每个月买入的价格(也就是成本)是不一样的。
从长期来看,定投对应的单位成本相当于是资产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格。

只有当资产价格高于过去一段时间(对应定投区间)的平均价格时,我们才能赚钱。
因此,对于定投来说,收益的来源,从本质上来讲无非是两个:
从相对短期来讲,来源于价格的波动,比如微笑曲线的走势,对定投来说显然是最完美的走势。
从更长期来看,来自于资产价格的长期上涨。
定投的底气,来自于“常识”
股市有三种形态:上涨、下跌、震荡。
拉长时间看,世界上大部分股市都是长期螺旋向上的。
股票、长期国债、短期国债的复合年收益率
1900-2012年

资料来源:《股市长线法宝》
可能有人要问,要是A股涨不上去呢?
当然存在“涨不上去”的可能。
不过投资就是投国运,定投亦然。
尽管现在的外部环境不那么好,疫情反复或影响经济,但很多定投者对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未来有信心,也愿意给定投多一点时间。
虽然时事艰难,但我们在前行。国运在,投资中国终会赢。除非你是做空者或者寻觅富婆的诗人,否则悲观毫无裨益—— 彼得·林奇
定投的底气,来自于“无知”
首先,短期市场无法预测。定投者的“无知”,是真不知道。
其次,定投者的“无知”,是真不需要知道:
定投的人不需要知道,明天是涨还是跌。因为短期的涨跌,对最终收益的影响微不足道。
定投的人不需要知道,市场是否会持续下跌/上涨。下跌攒份额,上涨赚收益,定投的人总能安之若素。
定投的人不需要知道怎么精确地判断反转、反弹。因为遵守定投纪律比自己瞎折腾,效果可能更好。
不要预测,只要准备。
—— 霍华德·马克斯
定投的底气,来自于“子弹”
定投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细水长流。它是用未来的、可持续的收入结余来投资(如工资结余),不会因弹尽粮绝导致“断供”。
每月余钱投资,即使短期亏损,也难以影响日常生活,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
手里有粮,心中自然不慌。
可以说,只要定投没终止,定投的人永远也不会满仓,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加仓的过程。市场越低迷,期间的定投成本越低,越有可能在市场回暖后快速回本、并博取更高收益。
一旦你以指数基金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具有持久性、却自动导航式的投资组合(投资成本平均法,即定投),就能够在面对市场问题时,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不知道,也不在乎”—— 贾森·兹威格点评《聪明的投资者》
定投的底气,来自于“佛系”
当前的市场是低点还是高点,对定投来说并不重要,定投的人并不在意追高当“接盘侠”,也不会在意是否抄到底。
以定投创业板指数为例。
从创业板指数发布以来开始定投(2010年5月31日),截至2020年7月27日,定投收益率为100.36%,定投年化收益率为7.07%。
从创业板指数发布以来最高点4037.96点开始定投(2015年6月5日),截至2020年7月27日,定投收益率为42.24%,定投年化收益率为7.08%。期间创业板指数下跌34.83%。
创业板指数最高点以来收益率
20150605-20200727

还是以定投创业板指数为例。
从创业板指数发布以来最低点585.44点开始定投(2012年12月4日),截至2020年7月27日,定投收益率为64.99%,定投年化收益率为6.76%。期间创业板指数上涨349.5%。
创业板指数最高点以来收益率
20121204-20200727

以上定投测算,均以每月定投1000元、以每月第一个交易日为定投日、当日收盘价为成交价计算,不考虑手续费。
定投收益率=[(sum(每期定投金额/每月月初收盘点位)*期末收盘点位)/(sum(每期定投金额*投资期数))]-1
以上测算为采用足够长期间内的市场主流指数的历史数据进行的测算。不作为定投业务未来收益的保证,市场行情及历史业绩也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定投不一定盈利。
从收益率角度看,我们发现,截至2020年7月27日,从创业板指数发布以来最低点开始定投的年化收益率(6.76%),还不及最高点开始定投的年化收益率(7.08%)。
尽管后者“不幸”开始于最高点,但之后的下跌积累了足够多的便宜份额,导致整个定投的成本低;而前者尽管“幸运”地开始于最低点,但后期的上涨反而拉高了整体成本。
如果投资者能够不为经济形势焦虑,不看重市场状况,只是按照固定的计划进行投资,其成绩往往好于那些成天研究,试图预测市场并据此买卖的人。
—— 彼得·林奇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