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最新研究显示:超九成哺乳期妇女营养摄入不均衡

2020-08-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叶碧华,施展华   

关于母乳喂养,这些事连二胎妈妈都未必知道。

今天是世界母乳喂养周的最后一天,面对哺乳期一个又一个严峻的考验,妈妈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因为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还有助于母亲更快恢复到孕前体重,降低肥胖发生率。但就算生了二胎,很多乳母所掌握的母乳喂养知识可能还远远不够。

近日,由妇幼营养权威专家、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之顼教授及丁叶博士团队牵头开展、达能纽迪希亚助力的一项“妇幼人群膳食营养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超九成受访乳母的维生素A摄入量未达平均需要量,结果让人震惊。

上述研究共选取了25个中国大中小型城市、超过5000人的累计样本,围绕妇幼人群的饮食结构、营养素摄入状况以及喂养态度与行为等相关信息来展开,首期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utrition Journal(营养期刊)上。

研究显示,乳母膳食摄入存在不均衡情况,大部分受访乳母的膳食营养摄入亟待改善。其中,城乡地区乳母对蔬菜、水果、鱼、虾、贝类、奶类和乳制品的消费量均低于推荐量,而农村地区对这类食物摄入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

超过92%受访乳母的蔬果摄入量低于推荐值,意味着膳食纤维的摄入不容乐观。同时,近九成受访乳母对水的摄入也不足,这也会影响到泌乳量。

城乡受访乳母对哺乳期必需的主要微量营养素,如铁、钙、碘和锌,以及部分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较低,未达到推荐标准。

在哺乳期,乳母对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应高于孕期,然而94.5%的受访乳母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参考摄入量。微量元素水平不足会影响母乳的营养成分,部分元素缺乏甚至会导致婴儿生长迟缓、贫血、厌食和神经功能缺陷等。

中国妇幼营养权威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之顼教授指出,“在哺乳期,乳母每天能量需求量比普通成年女性高出500千卡,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甚至高于孕期。在乳母营养摄入量不足的状态下,乳汁质量有下降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微量元素方面,如各种维生素含量,对婴儿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母乳喂养,直至孩子2岁,这段时间被称为生命早期的1000天。世卫组织建议,在生命最初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时应当纳入诸如糊状水果和蔬菜等固体食物,对母乳喂养加以补充,直至两岁或更久。母乳喂养,是抓住婴幼儿生命早期1000天这一营养窗口期的重要环节之一。

比如,母乳中含有的母乳低聚糖,在促进婴儿肠道健康发育和免疫系统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婴儿在接受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能够从母乳中获取母乳低聚糖益生元成分,其和有益菌一起,以共生元组合的形式为婴儿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的发展提供健康益处。

而脂肪则是母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宝宝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然而,母乳脂肪非常复杂,目前已经鉴定出的脂类成分多达上千种,基于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脂肪研究一直是奶粉行业公认的热点与难点。历年来,无数国内外母乳研究专家都致力于攻克母乳脂肪难题。

从2008年开始,瑞哺恩母乳脂质首席科学家王兴国带领母乳脂肪研究团队,先后对中国2959位中国妈妈母乳样本的472种脂肪成分进行研究,包括脂肪酸、SN2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得到了139.6万个母乳脂肪数据,构建了全球样本数量和物质种类最多的母乳脂肪数据库。

在掌握了大量的母乳脂肪数据后,蒙牛和江南大学母乳研究院团队开发出新型全价母乳结构脂UPU,有望让配方奶粉的脂肪与母乳脂肪的总体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

丁香医生发文指出,婴幼儿食用口味清淡的配方奶粉,可以防止婴幼儿养成对甜味的嗜好,减少挑食、偏食的风险,降低长大后对糖的摄入。

目前,不少妈妈们都逐渐都意识到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会在6个月内尽量纯母乳喂养。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母乳或者宝宝断奶后的妈妈们,在挑选配方奶时更应该选择那些营养丰富、口味清淡、亲乳的奶粉,让宝宝从小树立饮食清淡的习惯,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