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投资者如何与基金共赢

2020-08-07   汇添富基金   

汇添富基金总经理张晖近日做客《国民财富大讲堂》,围绕“投资者如何与基金共赢”这个话题,对近期的基金销售热潮、为什么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基金择时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基金公司如何做到长期制胜的价值观、如何选择基金等多个问题发表观点。

基金销售热潮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最近的基金销售热潮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长期的因素需要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上看,目前大资产管理行业今年上半年规模约为112万亿。但是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整体的规模只有17万亿,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接近3万亿,占比非常低。我们一直看好中国未来的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认为公募基金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个时机一直没有来。

2007年权益基金主动管理规模就有3万亿,相比于当时沪深两市7万亿左右的总流通市值,占比是比较高的,但为什么十几年来整个权益型基金规模没有增长?我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环境,包括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产品可以提供较高的固定收益,能够较好满足投资者低风险偏好下的目标收益。相较之下,由于基金业绩波动大,投资者对基金的赚钱效应感知不强,并不是很认同。

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其一,这两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市场整体呈现结构性上涨态势;今年以来不少基金收益率十分可观,财富效应开始慢慢形成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其二,资管新规下,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开始打破刚兑,长期较低的无风险收益率环境下,固定收益类产品、货币型产品的收益率也逐渐下移,部分产品甚至出现阶段性的负收益。这两个主要原因开始导致投资者慢慢转向权益类资产,并形成了一定的财富效应,权益基金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我认为从中长期来说的话,这只是个起点。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长期来看,基金的赚钱效应还是很明显的,这些年市场上不乏十年十倍的基金产品。如果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一定能体会到权益投资的长期魅力。但是在过去,确实存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很多,一个原因是投资者心理。这又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投资者的心理久期太短。通过基金投资可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很多时候需要投资者忍受基金短期的波动,心理久期太短会导致投资者过度关注短期收益情况而做出申购、赎回的冲动决策。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定期开放型基金的流行,过去我们都做可每日申赎的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给投资者一个自由进出的选择权,应该比定期开放的产品更有价值,但是正因为可每日申赎,频繁进出投资者反而不容易与基金共享收益。第二是投资者业绩考核久期太短,比如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这些年逐步提升,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考核久期很短,导致被迫的短期投资行为。

再者,投资者总是会选到“过去的好基金”,在某个基金表现好的时候购买,在某个基金表现差的时候赎回,然而市场风格的轮换和市场阶段性的调整,往往会使投资者买在市场将要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期待后续基金管理公司、销售渠道可以将投资者陪伴和引导做的更完善,强调长期投资。

择时是否是明智的选择?

我基本上不建议择时。如果是靠挑选好股票赚钱的基金,即使买在大盘的相对高点,拉长来看,也可以靠时间来弥补风险。若使用基金作为趋势投资的工具,择时进行买进、卖出,在长期波动中的胜率是很难把握的,往往赚不到钱。

基金公司如何做到长期致胜的价值观,为客户长期、稳定的增加财富?

第一:理念。你的理念你是不是能够坚持?长期能不能坚持?

第二:是否有一套体系和框架,能够长期坚持。

第三:最关键的是团队,团队中的人是否认可理念,是否能够持续不断的这样做。

这三点非常非常重要。比方说人的问题,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投资经理存在流动性。怎样把团队维系住,保持团队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汇添富从2005年成立以来每一年都在招聘最优秀的应届生,每年滚动培养,持之以恒。自己培养人可以保持理念的一致性,和公司文化的认同性。

公司的投研体系和框架也十分重要,汇添富坚持的投研体系是垂直一体化。比方说消费行业,以多个不同风格的消费行业基金为依托,背后是垂直的消费行业研究团队,他们不光覆盖国内市场,还有海外的公司,我们支持并鼓励去海外调研这些公司。除了消费行业,医药、科技行业也是这么做的,用10个人左右组成投资、研究垂直团队,持之以恒的像一个公司一样运作,坚持研究依托产品,并且公司也坚持长期考核来锤炼这个垂直团队的行业顶尖的投研能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理念,我们的理念和贯穿公司的投资文化就是:你必须找最好的股票,靠股票的成长赚钱,而不是去做短期的波段。

怎样理解结构性的机会?

我认为结构性有几个方面:

第一,股指的构成里面,过去有60%的规模是中国的传统经济相关的。而且这些60%的股票,实际上大多跟周期相关,其中很多股票并不能代表中国未来的经济和转型的方向。经济增长最有活力、最具代表性的股票,往往并不包含在指数中。所以,过去涌现出很多好股票,但是股指涨幅非常有限。

第二,市场中有明显的三个分层现象,第一个叫行业分层,行业分层背后是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有大量的生产力落后的行业会缓慢的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央。第二个是公司分层,有些行业慢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部分企业靠行业整合会做的越来越好。第三个是企业家分层,过去四十年涌现出很多企业家,有些人慢慢越来越强,有些人逐渐被淘汰,这也是一个分层。

所以总体上面,我认为整个市场会体现出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市场很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因为有庞大的消费和服务市场做支撑,无论宏观经济怎么样,好的企业家不断成长,好的公司越来越多;所以我认为结构性的机会应该是一直存在的。

面对如此多数量的基金,应该如何做选择?

公募基金数量截止到去年底超过6500只,产品名称相似,风格特征模糊,难以辨别也难以理解,投资者肯定会有选择困难症。现在很多机构也在做一些尝试,实际上是解决如何做投资顾问的问题,如何帮助投资者做选择,这需要分析投资者的风险意愿与承受能力,根据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来进行专业的选择。

如果单独说权益型公募基金,可以通过构建组合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比方说根据不同的风格,例如以大盘、中盘和小盘为纵轴,成长、价值和均衡为横轴,形成一个风格九宫格,在每一格中选择风格非常稳定、长期业绩优异的产品,同时重点关注同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相关的,未来增长潜力比较大的一些行业,比方说消费、医药、科技、环保、新能源等等,考虑行业配置时还可以优选一些投资海外的QDII产品,构成一个基金组合。

这个组合的指导思想其实是形成一个风格均衡又适度集中的组合,在我们公司叫做被动的主动投资,这种效果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不同风格、不同行业的基金短期表现可能很好,但基金接下去可能面对剧烈调整的风险,没有经验的投资者很容易正好买在高点,这种被动的主动投资基金组合就可以平滑波动,长期来看收益也是很不错的。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