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姜子牙》票房大卖背后:故事薄如纸,封神宇宙遭质疑

2020-10-11   数娱梦工厂   数娱梦工厂   

作者|胡俊豪

“姜子牙,你可知罪?”

这句在《哪吒:魔童降世》中出现的彩蛋虽然仅有短短的两句话,但让观众们都对光线彩条屋的下一部动画电影《姜子牙》充满了期待。

在因疫情延期的漫长等待后,姜太公在国庆档的加持下票房一飞冲天,在首日突破3亿、4日突破10亿后(成为了最快破10亿的动画电影),在整个国庆档为光线砍下了13.8亿元的超高票房。

然而,商业上的高歌猛进却无法掩盖影片本身的硬伤,10月9日,国庆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光线传媒股票大跌,从目前电影崩盘的口碑来看,《姜子牙》大概率已经无法再达到人们的预期,更不用说复刻哪吒的票房成功了。

那么,《姜子牙》这部作品到底如何?真的如网友所说是一部催眠作品,一部烂作吗?作为彩条屋所宣传的“封神宇宙”的第二弹作品,《姜子牙》能够正式拉开“封神宇宙”的序幕吗?

《姜子牙》为什么讲不好一个故事?

《姜子牙》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简要概括一下的话,就是即将位列众神之长的姜子牙在三界大战之后,奉师尊之命斩杀九尾狐时听到了九尾狐对真相的辩解,加上他在九尾体内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元神,于是陷入迷惑,放走了狐妖,自己也被贬下凡世,在北海面壁思过。之后狐妖小九的出现让姜子牙下定了探清真相的决心,在漫长的冒险后,得知真相的姜子牙毅然地踏上了反叛师尊的道路,并最后用自己的人道战胜了师尊的天道。

从结果上来看,《姜子牙》似乎和哪吒一样,都讲了一个反叛的故事。然而,姜子牙所经历的一切是要更为复杂与曲折的。从对师尊口中的真相产生怀疑,信仰动摇从而心生迷茫,到大彻大悟,坚定心中信念摧毁天梯,姜子牙反叛天道的过程看上去就如一条直线一样简单,但这却足足花了他在北海的十年光阴。而把视线投向现实世界,就会发现世上和姜子牙有相同经历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许多人正如电影里的姜子牙一样,怀揣着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步入社会,途中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开始偏离,于是逐渐陷入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容易和电影想要强调的价值观产生共鸣的也恰恰就是这部分人。

所以从观影人群的层级上来言,《姜子牙》所讲述的是一个成年人的故事。然而当前国内动画电影的消费主力军依然还是偏低幼的,所以相比《哪吒魔童转世》,《姜子牙》的适宜人群自然会缩水不少,这也注定了《姜子牙》从一开始就无法达到《哪吒》的高度

当抛开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电车难题”不谈,将善恶这些大道理放到一边来看,《姜子牙》其实就是一个找回信仰,坚定信仰的故事。坚定内心的信念,才是最为重要的价值内核。

但为了传达这一个价值内核,《姜子牙》牺牲了很多必要的东西,以至于整部电影看下来给人一种“未成品”的感觉。

首先是人物设计方面,角色都给人一种强烈的工具人印象,这一点在申公豹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纵观全片,到头来申公豹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立场,比起姜子牙的看守,他更像一个附庸,废除自己的修为帮姜子牙降下天梯也好为了掩护姜子牙牺牲自己与九尾死战也好,他整部影片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帮姜子牙铺路,以至于最后申公豹的牺牲并不能很好地煽动起观众的情绪。同样的还有小九,虽然设定上小九有非常凄惨的身世,但实际表现出来的东西却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姜子牙所救,从而推动剧情。除此之外无法给观众留下其他任何深刻的印象,带来的共鸣也自然会减弱。

其次在剧情设计方面,《姜子牙》的剧情也略显平庸,属于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那种故事。除此之外,剧情也有很多未能完善的地方。比如小九为什么会在梦里梦到自己的阿父和黑花,又比如幽都山与黑花以及狐族又有什么关系?尽管有些只是推动故事主线的道具,但缺乏必要的故事支撑就会让电影整体显得有些跳脱。

《姜子牙》这部电影想讲好一个立意深刻的故事,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内核,但到头来反而变成了空洞地讲大道理,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最终导致观感不佳,这正是《姜子牙》口碑崩盘的症结所在。

“封神宇宙”是一场概念忽悠吗?

在《姜子牙》还未上映之前,电影本身就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话题度。究其原因,除了和《哪吒》捆绑在了一起之外,片方在宣发过程中频繁使用到的“封神宇宙”以及“神话宇宙”等等字眼也让观众对《姜子牙》有了巨大的期待值。

毕竟,国产动画电影已经等了属于自己的宇宙太久。而《哪吒》和《姜子牙》的出现正如黎明的曙光。

这两部电影都基于《封神演义》改编而来,拥有统一的改编基础,又因为在《哪吒》也有一个提及到了《姜子牙》的彩蛋,很多网友都心生期望,渴望着国产电影能尽快迈出建立“封神宇宙”的第一步。

然而对比“漫威宇宙”,后者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各个电影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有某些部分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有关神盾局组建复联的情节,在《钢铁侠1》、《美国队长1》等电影的结尾部分都有所体现。

而相比之下,哪吒与《姜子牙》可以说是只用一根线连着。除去在哪吒最后的彩蛋中扔下了一句“姜子牙,你可知罪。”,姜子牙的彩蛋中强迫症的姜子牙被邋遢的哪吒弄得心神不宁之外,两部电影之间就再也没有半点的联系。更甚的是,两部电影虽然都出现了申公豹这个人物,但两者的荧幕形象却迥然不同。哪吒里的申公豹黑瘦干瘪,阴狠毒辣,《姜子牙》里的申公豹却是体格健壮,正直仗义。如果真的要以哪吒和《姜子牙》为基础建立“封神宇宙”,关键人物形象的出入势必将成为不可回避的致命漏洞。

另一方面,电影之间的时间线也是完全交错的。如果读过封神演义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哪吒电影的主线剧情对应的是水淹陈塘关一段,按照原著的时间线应该是远早于三界大战之前,而《姜子牙》的时间线却已在三界大战的十年之后了。

而最为关键的是,光线传媒想要创立“封神宇宙”,但光线传媒自身并不参与电影的创作。哪吒和《姜子牙》虽然都是由光线传媒出资上映的,但两者的核心创作团队并不是一支,前者为饺子团队以及可可豆,而后者则是中传合道。核心团队的不同,注定了两部电影的内容就是相互独立的。

这么看来,所谓的“封神宇宙”更像是一个噱头。而实际上的表现也是如此。

明明《姜子牙》的正片内容中完全没有提及到哪吒二字,但它仅凭片尾的一个小彩蛋以及“封神宇宙”这一个名号便顺利地和哪吒绑定在了一起,并借助哪吒这班特快列车完成了首日票房的飞跃式上涨。

但这种捆绑式到底营销手段很容易就会被识破。实际上,网络上对于《姜子牙》的批判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斥责影片里没有哪吒身影的问题,而如此明显的捆绑销售,会有人开始质疑《姜子牙》的质量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我们不能说《姜子牙》拉开了“封神宇宙”的序幕,不如说它警醒了我们,不能将目光局限于“封神宇宙”这种空洞的噱头上。哪吒也好,《姜子牙》也好,把他们放到一个框里来对比本就是不合理的,它们是互相独立的两部作品,都应该从电影质量的本身去评判它们的优劣才是。一昧地追求IP联动,最终导致的可能就是故事没讲好,联动也不尽兴。而倘若让电影制作方都尝到了甜头,只顾如何蹭热度,导致影片质量下降,那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不用先急着说“国漫崛起”“封神宇宙”这类的大话,前路还远,做好自己,徐徐前行就好。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