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财快评: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0-11-05 南财音频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就是要建立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物质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作为“软件”的社会文明程度也要相应提高。这是一个文明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引领社会文明升级与文化事业发展就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和部门,承担着巨大的创新任务,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提升文艺创作质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服务业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部门,不断创新的文化也在相当程度上承担着国家精神的延续和灵魂的塑造,文化输出则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文明必须升级,精神风貌要焕然一新。因此,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事业,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