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诺信创联联手优时比:本土医疗科技企业助力医药数字化

2020-12-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娜   

过去一年中,诺信创联连续完成三轮融资。

12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医药数字化推广企业诺信创联了解到,该公司与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优时比宣布启动战略合作,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改善基层患者诊疗体验。

“随着‘4+7’、‘带量采购’的全面推开,大家对新方式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上行业监管的加强,这都为我们带来了很大利好。”诺信创联创始人兼CEO阮伟透露,公司今年的核心业务数据已达去年的6倍。

近年来,全球制药企业已经广泛推广或试点将数字化工具作为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疫情的影响下,药企们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诺信创联主要和药企的数字营销部、市场部合作。跨国药企结合中国本土政策进行数字营销落地的过程中,相关业务部门在的重要性也随之加强。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连续融资背后

诺信创联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医疗科技企业,团队基于语义理解和深度学习算法,自主研发了智能业务运营平台,切入制药企业核心业务环节,打通制药企业药物推广内外部流程,帮助药企在合规的前提下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更高的药物可及性。

过去一年中,诺信创联连续完成三轮融资。其中,今年10月的最新一轮融资规模为2亿元,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老股东经纬中国、知春资本、晨兴资本、火山石资本、创世伙伴资本和峰瑞资本继续跟投。

在投资方看来,随着国家“带量采购”、“4+7”等政策的不断出台,药企传统的人力密集型销售模式遭到严重挑战,迫切需要高效的营销模式和服务,药企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新型药物营销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翟佳表示,诺信创联通过大数据整合、构建AI信息系统、完善的赋能营销体系,构建了药企与医生的高效双向对话机制,实现双方价值的精准匹配,快速满足基层医生的多样化需求,也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更早一轮由知春资本、经纬中国和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领投的融资中,五源资本副总裁井绪天分析说,看中诺信创联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应用的能力及商业化进展。这些让投资方有信心认为公司有能力改变行业,用更高效和经济的手段大大提高医疗产品的可及性。

深耕药企数字化

打动投资人的,还有诺信创联的长期愿景和愿意为之付出积累的心态和决心。

从创业初衷来看,诺信创联希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引入,与产业经验更好地结合,来帮助行业效率提升、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阮伟是前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大客户总监,负责销售团队管理与解决方案的制定,专注于制药企业信息化。

这样的从业背景让他对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制药企业的营销效率有独道的见解,在遇到挑战时也尤其具备坚持的勇气。

“诺信创联最开始三年做的苦活,帮它连接了药企和医生,在线上织起了一个医生网络。等利好政策来了,它早年织的网变成了所谓流量入口或者叫客户获取手段,它从原本帮药企做marketing,发展到开始承接一部分销售功能。”峰瑞资本团队在项目复盘时分析说。

诺信创联是峰瑞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早期代表案例之一。2016年,峰瑞资本完成对诺信创联的天使轮投资,并在后续融资中持续跟进。

峰瑞资本做早期投资的一大思路是找到各行业当前看起来不合理,但在3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在诺信创联的项目上,峰瑞资本看到的是社保基金的偿付能力与个人家庭健康相关支出的缺口加大的现实下,政府层面必然尽力打掉医药流通环节中的溢价的决心。

探路本土药企合作

根据本次合作双方披露的信息,优时比将与诺信创联联手,以数字化的医学技术沟通方案为郊县区域的基层医生提供最贴近当代医学科技第一线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

这样的合作可以通过及时的医学学术信息的更新和更规范地医学资料的传递方式助力基层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解除日常实践工作中的疑惑,并让基层患者在本地就能便捷地从中获益。

目前,中国广大乡镇基层医院正面临着“医生获取医疗科学技术信息渠道狭窄”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偏低”这双重问题的考验。

相较于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汇集的区域性中心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医生由于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找到属于他们的学术交流和研讨的舞台,更难获得贴近现代医疗发展进步的及时信息。

以神经科为例,随着神经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的诊疗技术已经不能与以往的技术手段相提并论。但是,大量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因条件限制仍在常用二十多年前的治疗方案,难以满足患者有效控制疾病的需求。

另一方面,就患者而言,部分已在大城市医疗机构确诊,但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阻隔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限制,也经常遭遇不能有效按照科学的治疗方案复诊续药的难题,更有大量患者还存在不善于使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就医购药的情况。

“我们起步时合作的外资药企比较多,现在已经开始与一些本土创新药企合作。”阮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主要围绕原研药、me-too药展开。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