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美格智能(002881)深度覆盖:研发核心驱动,快速成长的物联网中军【天风通信】
2020-12-17 海陆清风 海陆清风
核心摘要
1、快速成长的物联网中军。美格智能成立于2007年,2017年上市,公司以4G/5G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以MeiGLink品牌为核心的标准M2M/智能安卓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开发服务及云平台系统化解决方案,客户已经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产品和服务已在众多物联网核心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智能模组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是业内首家推出5G智能模组产品的企业。公司物联网业务营收从2014年的3423万元,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7.96亿元,年复合增速87.6%。
2、与华为深度合作,研发驱动技术为基。公司与华为在无线通信产品技术开发领域有多年深度合作,自2014年开始向华为提供移动宽带、车载终端、智慧家庭等领域产品的技术开发服务,并于2019年推出了基于海思Balong V711通信芯片的LTE CAT 4模组SLM790,取得CCC、SRRC和CTA认证并中标部分运营商招标项目。公司在与华为多年合作过程中,其技术、流程、体系等方面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公司2019及2020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13%、12.19%,技术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数的80%以上。
3、物联网终端如FWA等产品有望迎来放量增长。公司一直十分重视北美、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业务,海外市场销售占比持续在上升。公司向美国等运营商客户提供的固定无线接入终端产品(FWA)已经实现大批量出货。公司基于技术积累、产品能力和运营能力,未来随着市场持续开拓,该业务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4、中长期布局5G、V2X等车载业务,有望打开更广阔成长空间。公司的车载模组业务在车载前装领域、车载后装领域、车载监控DVR领域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发货,车载模组的客户群体在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领先车企开展基于5G网络的技术和产品合作。海外方面,公司将通过德国子公司和日本合资公司加大车载市场的开拓力度,目前进展顺利,车载业务布局有望打开公司广阔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短期看,公司逐步处置精密组件业务完毕,同时物联网业务基于强大的技术和产品能力,不断开拓新市场,受益智能模组和智能终端在智慧物流/支付、运营商、人脸识别等多领域的持续突破,公司明年有望迎来大幅反转;中长期看,公司凭借伴随华为快速成长起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加大力度补足市场和渠道短板,在运营商FWA终端、车载产品以及机器人等新科技领域有望快速拓展,打开广阔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992万元(+22.3%)、1.18亿元(+295%)和1.76亿元(+49%),对应EPS分别为0.16,0.64和0.95元/股,对应2021-2022年PE分别为34x和23x,而同行业可比公司2021-2022年平均PE水平为42x和29x。我们认为,美格智能业绩有望恢复快速增长,同时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对标行业平均PE 42x,我们认为公司2021年合理估值水平42x,对应市值50亿,对应股价为26.8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激烈、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车联网等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汇率波动、客户集中等风险
正文目录
1. 卓越的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881)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美格智能致力建设研发驱动型企业,公司研发基地主要设立在深圳、上海和西安,2019年公司技术研发人员740人,占公司总人数80%以上。
以新一代的4G/5G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行业为依托,美格智能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以MeiGLink品牌为核心的标准M2M/智能安卓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开发服务及云平台系统化解决方案,物联网行业客户已经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产品和服务已在众多物联网核心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1. 股权结构清晰,子公司业务明确,布局海外加强全球化运营能力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董事长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平直接持股比例42.69%,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45.95%;副董事长王成直接持股比例10.67%,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13.33%。
同时,公司于2020年7月22日发布《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公告》。公告显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199人(不包含预留部分的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公告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分子公司,下同)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员工。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510万股,占本次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8133.90万股的2.81%,其中首次授予权益424万股,占本次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8133.90万股的2.34%;预留授予权益86万股,占本次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8133.90万股的0.47%,占本次计划拟授出权益总数的16.86%。此次计划有助于公司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将公司与员工利益绑定一致、提高员工凝聚力,表明公司未来在科技浪潮中抓取机遇、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信心。
子公司业务结构清晰明确,扩展海外市场加强全球化运营能力。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方格国际(香港)主要业务为境外销售、采购和融资;美格智投(深圳)主要业务为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西安兆格、上海众格、美格智联(深圳)主要业务为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技术开发和服务。
此外,为扩展海外市场、增强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公司拟在日本、德国设立分支机构。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上海众格与日本名幸于日本横滨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日元,众格智能和日本名幸各持股50%。众格智能和日本名幸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和优势,专注于无线通信产品及具备无线通信链接功能的物联网终端业务,最大限度发挥合资公司作为国际化平台的市场优势,拉近与客户和市场距离,合力拓展日本市场业务。公司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设立全资子公司MeiG Smart Technology Europe GmbH,本次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是为了有力推动公司技术和产品在欧洲物联网及运营商市场的推广和销售,是公司实现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德国子公司的设立,也有利于公司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和团队,整合海外市场资源,提升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并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1.2. 逐步剥离精密组件业务,聚焦物联网快速成长,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近年来,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公司面对良好的市场形势,继续加强市场开拓,加强研发能力、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建设,高质量客户群体不断扩大,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公司与美国高通公司保持战略合作,基于高通芯片平台推出了多款5G通信模组。公司携手华为海思,推出了海思通信芯片对外开放后的行业内首款基于海思芯片的LTE无线通信模组产品。精密组件业务方面,主动进行资产处置,控制业务规模。
从总体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来看,近年来公司整体营收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公司2019年总体营业收入为9.33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24.48%;2019年归母净利润为2445万元。2020前三季度公司总体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10.58%;2020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32万元。整体看,公司收入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但利润体量受处置精密组件业务影响有所拖累,预计未来随着精密组件资产处置完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恢复。
从公司主营业务类别来看,2019年公司MeiGLink品牌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持续保持增长,精密组件业务收入继续下降。2019年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7.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0亿元,同比增长17.77%。其中,公司自有品牌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产品业务实现收入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亿元,同比增长18.39%。2019年技术开发业务实现收入94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6万元,同比增长13.38%;精密组件业务实现收入662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3亿元,同比下降76.26%。
从收入占比来看,2018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为68.25%,2019年收入占比为85.28%;精密组件业务18年的收入占比为28.17%,19年收入占比为7.10%。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版块。
从毛利率看,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中,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产品的毛利率18年为18.84%,19年为20.40%,毛利率持续上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开发业务毛利率18年为54.99%,19年为54.64%,毛利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从整体毛利率来看,2018年至今呈稳步上升趋势:公司2018年毛利率为16.46%、2019年为20.02%,2020前三季度为21.85%。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处置精密组件业务完毕,以及物联网终端和解决方案业务占比提升,毛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从公司三大费用来看,近年来公司三大费用率保持稳定。公司2019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2110万元、3004万元以及80万元,其中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0.56%,主要是报告期内汇率变化导致汇兑损益减少所致。2019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6%、3.22%、0.09%;2020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9%、3.42%、-0.36%。
1.3. 研发实力强劲,坚定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无线通信技术及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研发能力突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在4G/5G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进行持续投入,早在2012年就率先与高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是国内首批基于无线通信模组技术进行产品和技术开发的企业。除了扎实做好在通信链接方面的技术研究外,公司还注重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如神经元算法技术、人脸及语音识别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与4G/5G通信技术进行结合,以领先市场推出具技术特色的产品。公司已经发布5G模组产品,并积极开展基于5G通信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公司与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国产芯片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于2019年联合华为海思在行业内首发SLM790国产芯片4G模组;同时,针对国内中低速LTE产品需求以及智能POS国产化需求,基于紫光展锐芯片平台发布了CAT1模组和智能安卓模组,大大丰富了产品序列,持续提高公司研发能力。
公司超过55%的工程师拥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均具有知名企业的工作背景,专业技能覆盖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尤其是在4G/5G协议栈,天线设计,多载波射频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高通和海思平台设计经验的方案商。
从研发投入来看,为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能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18-19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7亿元、1.47亿元。公司2018、2019及2020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5510万元、8518万元、8399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57%、9.13%、12.19%,不断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未来技术竞争优势。
1.4. 未来看点:期待智能/5G模组放量,以及FWA市场持续突破,中长期布局车载市场
公司的物联网业务可以细分为3个部分:无线通信模组产品(包括数传模组、智能模组及定制化PCBA产品)、FWA终端产品、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智能模组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是行业内首家推出5G智能模组产品的企业。
1、多年深度服务华为,研发、流程、体系实力大增。公司与华为在无线通信产品技术开发领域有深度合作,包括移动宽带产品、车载终端产品、智慧家庭产品等
公司有海思芯片研发团队,与海思芯片相关的业务分为2个部分:1、向华为终端和华为技术两家公司提供以海思芯片为基础的技术开发服务。2、以华为海思芯片为基础的自研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技术开发业务方面,公司自2014年开始向华为提供移动宽带、车载终端、智慧家庭等领域产品的技术开发服务,上述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以海思芯片为基础进行开发的。海思自研模组方面,公司于2019年推出了基于海思Balong V711通信芯片的LTE CAT 4模组SLM790,目前该模组已经取得CCC、SRRC和CTA认证,并中标了部分运营商招标项目。
2、物联网终端如FWA等产品有望迎来放量增长。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及海外市场业务,海外市场销售占比持续在上升。公司向美国等运营商客户提供的固定无线接入终端产品(FWA)已经实现大批量出货。公司基于成熟技术、产品,未来随着市场持续开拓,该业务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3、中长期布局车载业务,有望打开更广阔成长空间。公司的车载模组业务在车载前装领域、车载后装领域、车载监控DVR领域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发货,车载模组的客户群体在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领先车企开展基于5G网络的技术和产品合作。海外方面,公司将通过德国子公司和日本合资公司加大车载市场的开拓力度,目前进展顺利,车载业务布局有望打开公司广阔成长空间。
2. 物联技术为基,智能模组+终端赋能多行业,有望共同发力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1、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 2、精密组件业务。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方面,公司专注于4G LTE、4G LTE-A、NB-IOT、CAT-M、5G sub-6G、5G毫米波、WIFI6等无线通信模组、解决方案、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产品开发服务。精密组件业务领域,主要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通信终端产品的精密结构件和精密模具。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当下主要以无线通讯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为主,精密组件业务已逐步处置。
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分为无线模组及解决方案产品和技术开发服务两部分。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产品是基于无线通信模组技术,结合物联网具体应用领域的场景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的产品,公司的无线通信模组产品均由公司自主设计和研发、以公司自有品牌MeiGLink在国内及海外公开市场进行销售;技术开发服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4G/5G无线通信技术的各类通信终端产品的研发服务,技术开发服务所涉及的终端产品形态主要有移动宽带终端、4G通信模组、车载终端、工业路由器、智能平板以及智能手机等。目前公司的解决方案产品涉及金融支付、物流扫码、人脸识别、车载追踪、智能电表、共享单车、智能家居等;技术开发服务产品主要包括4G/5G通信模组、车载模组,5G-V2X前装模组,4G/5G FWA产品,智能支付终端等。
公司物联网产品分为5G模组、4G LTE数传模组、车规级模组、智能模组(多网络制式智能模组)、NB-IoT模组,满足各领域不同需求。
物联网产品除了不同制式的模组外,还包含了智能终端。
从公司模组产品、终端产品、解决方案产品来看,公司深耕于物联网、车联网行业的各个方面。现如今物联网、车联网产业方兴未艾,多样化应用落地,各不同行业被物联技术赋能,未来前景非常可期。
2.1. 4G、5G推动物联网浪潮持续发展,公司智能模组+终端双轮驱动
在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目前4G技术及4G产品仍然是主流,以4G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产品及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而随着5G商业网络的不断完善,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将迎来市场和行业容量的快速增长,无线通信及物联网领域将迅速进入5G时代。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中预测,到2030年,5G技术将在带动社会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和就业机会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未来5G技术将运用到物联网中的大部分场景,5G浪潮也会推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2.1.1. 通信模块在5G时代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的大力发展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逐步完善,让远距离通信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从手机延伸而来的通信模块广泛应用于短距离通信无法覆盖的移动支付、智能物流、车联网、安防监控等领域。
对于广域物联网,蜂窝技术不断演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连接需求。2012年3G通信网络逐步成熟,中国三大运营商新增用户突破3亿,通信模块领域仍以2G制式为主导。但进入2015年后,4G网络增长迅猛,全球运营商开始逐渐关闭2G网络,释放更多的带宽助力4G通信网络的发展,间接推动通信模块制式向4G演进。由于传统的2G、3G通信模块受传输速率的限制,应用领域较为狭窄。新兴的4G通信模块因功耗成本低、速率快、频谱利用率高将逐步受到市场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物联网的行业应用不断延伸,对传输的速率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衍生出以虚拟现实、智能驾驶、VoLTE高清晰语音等为代表的新的应用。新兴的4G通信模块相较于传统2G、3G模块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根据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2G通信模块的市场占有率在2011年接近80%,随后逐年下滑;4G通信模块市场容量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
在5G时代,更多物联网应用领域将需要5G模组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作为支撑。5G的低延时优势将满足物联网即时通讯的应用场景,如:车队编排,自动驾驶,制造业的低延迟和服务质量以及医疗保健中的远程手术等领域。Strategy Analyrics预测,到2025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设备出货量将达到3.5亿,5G设备将主导蜂窝物联网设备市场。4G物联网模组的市场份额将持续领跑至2022年,在2023年4G物联网模组份额将被5G物联网模组超过。汽车垂直市场有望成为最大的物联网蜂窝模块市场,到2025年前的市场份额会极大提升。
随着5G,智能AI,边缘计算的普及,自带操作系统、AI算力和通讯链接的智能模组将逐渐成为趋势,但智能模组相比于传统的M2M模组,系统集成度高,设计难度大,客户要求高,公司凭借良好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客户基础,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作为最早入局5G的模组企业之一,美格智能早在2018年就开始进行5G研究,于2019年6月份推出SRM815系列(SRM815、SRM815 M.2转接、SRM815 MiniPCIe转接)5G工业级通信模组,并基于5G模组同步推出了针对eMBB等行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该系列的5G模组采用了高通SDX55 5G基带芯片平台,可向下兼容3G/4G多种制式,支持全球主要地区和运营商的5G商用网络频段,已先后与行业多家优秀合作伙伴签署了5G芯片合作协议。
此外,公司5G SRM815可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下进行长时间工作,目前已可以用于5G CPE、MiFi、4K/8K高清直播、云办公(ACPC)、高清监控、工业互联网等领域;5G SRM825W是一款专为物联网和eMBB应用而设计的5G NR Sub-6GHz和mmWave(毫米波)模组,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室外CPE家庭网关、工业路由、视频监控、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2.1.2. 智能终端打造差异化竞争,未来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通信模块是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物联网的核心部件之一,使智能终端拥有即时通信、数据传输、GPS定位等功能。公司基于4G/5G通信模块拓展物联网产业链,由此进入智能终端市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移动医疗、智能公用事业、环境监测、智能楼宇、工业物联网、智能零售和资产跟踪方面都有着无比庞大的潜在市场和需求,美国高通预计在2026年物联网(包括蜂窝和LPWA M2M)连接数预计超过60亿。
高速率、海量的物联网连接需求离不开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在5G时代,针对eMBB行业,公司借助自身在模组和整机的优势,同步推出了5G室内CPE、5G室外CPE、5G BOX和5G MiFi 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相应的PCBA和整机等相关解决方案,简化客户设计工作,加速客户整机产品的上市周期。
公司物联网终端如FWA等产品有望迎来放量增长。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及海外市场业务,海外市场销售占比持续在上升。公司向美国等运营商客户提供的固定无线接入终端产品(FWA)已经实现大批量出货。公司基于成熟技术、产品,未来随着市场持续开拓,该业务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2.2. 车联网:网联车渗透率不断提升,C-V2X正式登上国际舞台,公司中长期布局有望打开更广阔成长空间
车联网泛在通信能力,是车“联”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通过泛在无线网络通信模块,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体验。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远距离、短距离通信的共同支撑,短距离通信难以支撑整个庞大的物联网体系,更多的应用领域需要远距离传输,特别是车载设备,需要大量的采集运行中的汽车数据,不受到地理的限制,因此在前装和后装设备需要内置移动通信模块来实现数据的传递。前装产品侧重集成实时路况、联网导航、本地服务、流媒体的车联网服务,后装产品则逐步与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新兴产品形态整合。我国整车行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为物联网车载终端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据LMC Automotive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球整体轻型车销量达 9479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超200万辆,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成为全球前四大汽车销量市场。
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量近30%的份额。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万辆和2577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商用车产销436万辆和432.4万辆。新能源方面,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2万辆和97.2万辆。
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较低,中经社统计2015年仅有约10%。在当前汽车销量逐渐低迷的形式下,智能网联汽车是传统汽车量价齐升主要途径。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计划到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按照现有的年产销近 3000 万辆来看,预计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便会超1500万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5年、2030年我国销售新车联网比率将分别达到80%、100%,联网汽车销售规模将分别达到2800万辆、380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即将迎来快速发展。
C-V2X技术标准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美国当地时间11月18日,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投票决定将5.9GHz频段(5.850-5.925GHz)划拨给Wi-Fi和C-V2X使用,其中30MHz带宽(5.895-5.925GHz)分配给C-V2X,这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放弃DSRC(IEEE 802.11p)并转向C-V2X。美国转向之后,意味着由我国主推的C-V2X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的行业事实标准。目前,我国车联网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围绕C-V2X形成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 测试认证、高精度定位及地图服务等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截止到2019年9月,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114587件,美国占30%居首,中国25%居第二位。但在关键的C-V2X车联网通信技术专利方面,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占比达到52%,成为C-V2X技术最大的专利原创国家和布局目标国家。
信通院《国内车载无线终端市场运行分析》表明,截至2018年6月底,国内车载无线终端出货量471万部,同比增长161.8%。其中2G、3G、4G产品出货量分别为124万部、50万部和296万部,占比分别为26.4%、10.6%和62.9%。2018年上半年,T-Box设备出货量247万部,同比增长103.6%,在同期车载无线终端出货量中占比 52.4%,但随着车载无线终端产品多样化发展,T-Box设备的出货量份额较2017年有所下降。智能云镜因功能多、能联网、操作便利、互动性强等特点,引发市场需求,增长趋势明显,2018年上半年出货量77万部,同比增长213.7%,占比16.4%。
公司智能车载解决方案产品——车载AIBOX解决方案融合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盲区监测系统以及SNPE,GPU加速AI运算多种功能,主要车载应用领域为高级驾驶辅助设备、商用车载终端、车载娱乐中控、智能后视镜等。在车联网快速发展、车载无线终端市场需求强烈的当下,有望在未来为公司业绩添砖加瓦。
公司的车载模组业务在车载前装领域、车载后装领域、车载监控DVR领域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发货,车载模组的客户群体在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领先车企开展基于5G网络的技术和产品合作。海外方面,公司将通过德国子公司和日本合资公司加大车载市场的开拓力度,目前进展顺利,车载业务布局有望打开公司广阔成长空间。
2.3. 细分应用领域:新零售、智慧物流行业兴起带来快速发展契机
2.3.1. 新零售行业
新零售行业的兴起,带动一系列应用快速发展,其中智能POS与人脸支付的应用领域尤为广泛。
1、POS终端
全球POS需求逐年增加。2018年全球POS出货量达到1.036亿,比2017年增长39%,这一数字同比增长了2910万台。亚太地区POS终端出货量激增,总量达到了6930万台,同比增长48.3%,全球出货量占比达77.6%。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2018年POS终端出货量为1390万台,增加480万,同比增长52.3%。欧洲地区2018年POS终端出货量达到790万台,同比增长13.7%。中东及非洲地区2018年POS终端出货量达到660万台,同比增长19.7%。美国地区2018年POS终端出货量560万台,同比下降了5.2%。加拿大地区2018年POS终端出货量约33万台,同比增长6.8%。
针对国内中低速LTE产品需求以及智能POS国产化需求,公司智能POS解决方案采用高通4G芯片,支持安卓操作系统,支持720P高清屏幕和触摸屏,融合多种支付方式功能。美格智能可以为各类客户提供从芯片到模组和主板、到整机的设计方案,产品可通过银联安全及电信终端入网认证,可应用于餐饮零售商户,可完成金融支付、会员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综合功能。
2、人脸支付
刷脸支付应用快速渗透,提升用户消费体验。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刷脸支付的用户规模为1.18亿人,预计2022年将达到7.61亿人。支付作为零售业的重要一环,其变革能够显著提升零售业的效率。继二维码支付以后,刷脸支付技术的出现助力支付效率再次提升。此外,刷脸支付还能提升支付的安全性,有效改善用户的支付体验。未来,刷脸支付将会在用户和商家的双向推动下,渗透率大幅提升。
美格智能为客户提供基于高通平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功能完整的标准SDK,客户只需要专注于外观和结构的开发,降低高通开发门槛,帮助客户快速实现新产品项目落地。公司MC506除人脸支付新零售解决方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智慧显示、自助收银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
2.3.2. 智慧物流行业
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概念。“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艾媒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8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为4065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5880亿元。
美格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采用高通芯片和窄带模组,为广大客户提供融合智能系统和宽窄带网络的对讲设备的定制服务。其方案融合DMR、PDT、TETRA、MPT等窄带专网技术和4G/3G/2G、WLAN等宽带技术,提供端到端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全业务融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为行业客户实现语音调度指挥、多媒体集群、数据实时交互、协同作业等多种业务,能在多种场景下实现多种网络协同工作,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
3.布局海外市场,加大力度拓展客户,彰显卓越技术创新优势
我国在无线通信模组、无线物联网设备领域主要公司有广和通、移为通信、移远通信等。
公司以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并围绕物联网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多种产品及服务的能力,是公司区别于其他模组厂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在产品能力上,公司产品硬件设计合理、软件性能稳定,执行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
公司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制定了详细的软硬件测试认证等过程质量标准;在产品交付标准上,制定了工业级、车规级的可靠性标准,如满足-40至+85度的模块运行标准、长期高温高湿(温度85度,湿度85度)、跌落碰撞冲击等测试标准,通过高规格的产品标准不断优化产品的器件选型、原理图设计等,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在车载模组产品方面,公司的车载模组业务在车载前装领域、车载后装领域、车载监控DVR领域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发货,车载模组的客户群体在不断扩大。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领先车企开展基于5G网络的技术和产品合作。此外,公司与日本明幸在日本设立的合资公司已经注册成立,目前日本市场开拓业务进展顺利。日本明幸在无线通信及电子产品领域有着40多年的运营经验,为众多日本主流车企提供PCB板等电子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将通过日本合资公司实现与日本车企的直接对接,对公司产品在车载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推动作用。
美格智能MA800是一款车规级LTE通信模组,严格按照IATF 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造。经过高温、震动及长时间严苛环境下的检验,并具有良好的ESD及EMC设计,专为汽车行业及其他恶劣环境应用设计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在通信模组产品方面,公司与美国高通公司保持战略合作,基于高通芯片平台推出了多款5G通信模组。公司携手华为海思,推出了海思通信芯片对外开放后的行业内首款基于海思芯片的LTE无线通信模组产品。公司与海思芯片相关的业务分为2个部分:1)向华为终端和华为技术两家公司提供以海思芯片为基础的技术开发服务;2)以华为海思芯片为基础的自研模组及解决方案业务。技术开发业务方面,公司自2014年开始向华为提供移动宽带、车载终端、智慧家庭等领域产品的技术开发服务,上述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以海思芯片为基础进行开发的。海思自研模组方面,公司于2019年推出了基于海思Balong V711通信芯片的LTE CAT 4模组SLM790,目前该模组已经取得CCC、SRRC和CTA认证,并中标了部分运营商招标项目。
公司的Android智能模组出货量目前位于行业前列,在相关重点领域如移动支付、物流扫码、车载安全等实现大批量应用。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了5G Android智能模组,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推进速度较快,为在诸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除了上述提及日本市场的顺利拓展,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及海外市场业务,海外市场销售占比持续在上升。公司向美国等运营商客户提供的固定无线接入终端产品(FWA)已经实现大批量出货。
4.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选取物联网模块/终端的可比公司(移远通信、移为通信、广和通),根据2020-2022年wind一致盈利预测,以上三家可比公司对应2020-2022年的平均PE估值分别为64倍、42倍和29倍。
根据我们盈利预测,预计美格智能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2万(+22.3%)、1.18亿(+295%)和1.76亿元(+49%)。
美格智能这两年处置精密组件业务,业绩有所拖累。但收入端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明年净利率水平有望恢复正常,业绩将有望迎来大幅反转。同时,公司智能终端业务市场开拓大客户以及补足市场渠道短板后,未来几年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根据我们盈利预测,美格智能对应2021-2022年PE分别为34x和23x,而同行业可比公司2021-2022年平均PE水平为42x和29x。我们认为,美格智能业绩有望恢复快速增长,同时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对标行业平均PE 42x,我们认为公司2021年合理估值水平42x,对应市值50亿,对应股价为26.88元/股。
短期看,公司逐步处置精密组件业务完毕,同时物联网业务基于强大的技术和产品能力,不断开拓新市场,受益智能模组和智能终端在智慧物流/支付、运营商、人脸识别等多领域的持续突破,公司明年有望迎来大幅反转;中长期看,公司凭借伴随华为快速成长起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加大力度补足市场和渠道短板,在运营商FWA终端、车载产品以及机器人等新科技领域有望快速拓展,打开广阔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992万元(+22.3%)、1.18亿元(+295%)和1.76亿元(+49%),对应EPS分别为0.16,0.64和0.9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1、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领域的市场开拓和市场竞争风险
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领域,在4G/5G无线通信技术不断迭代的情况下,市场容量将保持提升态势并健康发展。虽然无线通信模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随着中国通信行业水平的整体进步,势必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这一领域,抢夺客户和市场资源,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如公司不能稳步进行市场开拓,不能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来应对市场竞争,将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核心技术泄露风险
无线通信模组与技术开发服务对核心技术人员存在依赖性,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与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目前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产品除前期设计由公司完成外,制造则通过委外加工的方式交由其他公司完成,存在技术泄密风险。虽然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外协厂商均签订了《保密协议》,但若未来发生较大规模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核心技术外泄,将对公司产品的研发进程、技术领先地位及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3、物联网、车联网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公司业务主要围绕物联网、车联网产业,当物联网、车联网产业发展不及预期时,将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4、汇率风险
公司模组及解决方案产品的原材料采购以美金结算为主,销售则以人民币结算为主,如汇率波动较大,则公司经营将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
5、客户集中风险
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公司销售收入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但客户过于集中仍可能给本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如果上述客户生产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备注
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研发核心驱动,快速成长的物联网中军》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王奕红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4
唐海清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