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内首份“量子安全”白皮书发布 中国量子通信将实现三大扩展
2020-1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近日,由中国信息协会牵头举办的“2020量子安全应用开发论坛”在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国内首部以“量子安全”为主题的白皮书。
据悉,《2020量子安全技术白皮书》的发布,将助力我国密码和信息安全技术在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白皮书》提出,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和实践量子通信应用模式,在云和大数据服务、政务信息保护、金融业务加密、电力安全保障等方面已经率先试水并推出相关产品。
近7年来,量子科技相关成果就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特别是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潘建伟院士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认为,未来我国的量子通信将实现三大扩展:一是区域的扩展,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等区域城际量子网扩展到全国、全球;二是产品的扩展,未来将出现光电集成度更高、功能更丰富的加密芯片和设备;三是应用的扩展,随着量子通信带宽的增加以及网络覆盖的加深,基于图片、视频、VR等传输形式的应用将出现。“在国际上率先掌握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率先建立下一代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推动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是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的重要使命。”
“当前,量子计算的蓬勃发展在为人类打开计算新时代的同时,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量子信息技术和密码学担负着推动信息安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重任。”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会长赵勇表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机构、个人的信息安全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广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路线图,在国际标准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重要的话语权。国内包括国盾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内的团队也开始了一些“混合型”量子安全密码具体解决方案的探讨。
总体而言,我国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量子计算方面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