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晶澳科技拟投100亿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一体化布局再次提速

2021-01-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孙煜   

2020年底,晶澳科技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约为18GW、18GW和23GW,东吴证券预计三组数据至2021年底将增长至30GW、30GW、40GW,带动平均生产成本继续下降。

又一家A股光伏龙头加速扩产。

1月24日晚,晶澳科技(002459.SZ)发布公告称,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月23日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公司拟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

根据公告,本次投建的两期电池及组件项目将项目分期建设,一期项目自2021年起,计划3年内完成;二期项目根据一期项目落地情况、光伏市场变化以及配套设施到位情况,另行商定。投资金额方面,一期为10GW电池和6GW组件项目,拟投资总额60亿;二期拟投资总额4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次公告的一期项目里,仅有4GW电池为新披露产能,剩余6GW电池项目和6GW组件项目此前已经披露。

2020年9月15日,晶澳科技召开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投资建设扬州年产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当天,该项目作为“投资建设公司一体化产能”的一部分对外公告,项目总投资17.2亿元,建设周期预计为12个月,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2020年12月15日,晶澳科技召开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投资建设扬州年产6GW高功率组件项目”。该项目当天即对外公告,项目投资总额7.96亿元,建设周期预计为8个月,项目资金为自筹资金。

晶澳科技表示,本次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该项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提升公司垂直一体化产能优势。根据2020年12月1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晶澳科技各环节产能配比,硅片、电池产能会达到组件产能的80%,约有20%的电池外购。

“光伏从历史上来看,一直都是一体化和专业化在相互切换,我们认为这两种模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机会。”一名卖方电新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不同的行业周期,一体化路径的光伏厂商和专业化路径的光伏厂商各具优势。

“关于一体化和专业化方面,我们认为取决于两方面,当技术相对稳定,技术变革较慢的时候,一体化厂商会是主流。但是当技术进入加速变革期,我们认为优先受益的更多是专业化厂商,因为专业化厂商在自己的领域更前沿。”该分析师称。

2020年以来,晶澳科技一直在加速一体化布局,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均有项目投产。2020年上半年,拉晶环节有云南曲靖2GW和内蒙古包头2.6GW项目投产;组件环节有安徽合肥1.5GW和江苏扬州4GW项目投产。电池环节,去年9月9日,总投资11.3亿元的河北宁晋晶澳3.6GW大尺寸高效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不断加速扩产下,晶澳科技今年的产能有望翻倍。2020年底,晶澳科技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约为18GW、18GW和23GW,东吴证券预计三组数据至2021年底将增长至30GW、30GW、40GW,带动平均生产成本继续下降。

东吴证券同时表示,考虑到四季度为国内旺季、出货环比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2020年四季度晶澳科技业绩仍有不错表现。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6.9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3%。其中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11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净利润5.90亿元,同比增长92.9%。

虽然晶澳科技在去年11月遭遇公司董事长和实控人被地方监委立案调查的“黑天鹅”事件,但公司股价和业务均未受明显打击。

股价方面,去年11月9日至今年1月25日收盘,晶澳科技累计涨15.41%。业务方面,在去年12月1日的投资者调研中,晶澳科技表示,公司2021年一季度订单比较饱满,预计国内和海外比例还是30%与70%,2021年国内占比可能会略高于30%。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