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分歧,继续分歧!?
2021-02-15 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昨日提到,继全球持有茅台最多的基金——“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在2020年四季度减持茅台后。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瑞银旗下的瑞银(卢森堡)股票基金-中国机遇(美元)也对茅台进行了减持,再次引发人们对抱团白酒股的热议。
实际上,自从1月以来,陆股通就开始不断开始减持茅台。
截至2月11日,陆股通持有茅台10025.11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7.98%,连续两个交易日低于8%。而上一次低于8%,还要追溯到去年的3月30日,这一比例几乎回到了去年疫情最低点附近。白酒要被抛弃了吗?
机构“辩解”白酒
虽然外资接连减持,但是依旧不影响茅台创出新高,可见分歧依旧存在,但,问题大吗?
一方面国内大多机构普遍看好头部白酒日后的提价空间,对二三线品牌的高增长存疑,所以拥抱头部白酒并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外资减持,主要是看重性价比及确定性。就以本次减持茅台的瑞银为例,他的中国股票业务主管施斌就发表了观点:“最近主要将资金配置到中国某些确定性较高的投资中,只是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方式。”不过减持茅台并非看空。
而外资中同样也有坚守茅台的机构,安本标准投资管理中国股票主管姚鸿耀1月底在视频会议上表示,追求优质商品,“最好的白酒”将继续受益。1月,其下基金对贵州茅台按兵不动。
不难发现,机构自有一套属于自己投资的方法论。
中信建投证券张玉龙表示:“机构投资者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基金抱团其实背后反映的是共同价值被发现的一个结果,而且肯定会持续。风险的根本逻辑来源于企业基本面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行业景气程度持续,就不存在高估风险的问题。”
金信基金周谧则认为:由于高端白酒增长趋势较确定,哪怕现在白酒公司从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上来看性价比一般,也相信白酒的估值会在时间或者市场调整下得到消化,从而展现出配置价值。
由此可见,机构对于头部白酒的抱团短期看虽有分歧,但长期来看,还是比较一致的。一句话说,能在20-30倍估值时点买入茅台,靠的是实力,而在当下70倍甚至更高估值时候再买,还是有点运气的成分。
未来市场谁是春天
那么从抱团白酒,再映射到现在市场的抱团成长股,我们不禁要问,成长股就该享受泡沫吗?
近期市场对于“价值股”和“成长股”的讨论比较多,有些投资人认为“价值股”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成长股”才是永恒的主旋律,而另外一部分投资人则认为在“成长股”经过两年估值扩张之后,“价值股”的春天就要到来。
其实“价值”和“成长”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价值投资”不是简单的去买“绝对”低估的品种,而是要去挖掘那些目前价格低于长期价值的公司,这些长期的价值可以是来自于成长,也可以来自于分红以及股票回购等等。
在目前的市场中,不少成长大白马经历两年的估值扩张之后,的确给人一种估值高上天的感觉。不过到底高不高,则需要对公司的竞争力、业务模式等研究后再来判断,并不是简单的下定论,有些高质量、高成长,且能中长期维持的公司,给予一定合理溢价也没什么问题,当然,也别太过分。
那么同样,对于低估值的公司,也要值得了解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是竞争力不够强,还是公司治理无方,亦或是夕阳行业等等。以免掉入价值陷阱。虽然市场低估优质标的越来越有限,但依旧不乏好的机遇。
也许,时代开始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