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市场反反复复,我们应当做什么?

2021-03-31   建信小V   建信基金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句话虽说是股神名言,却没有多少投资者能够做到。

对于投资者来说,人性会导致许多行为偏差。那么,究竟有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呢?小V为大家总结了五类常见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尤其是在目前的震荡市场中,小伙伴们千万要留意:

01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许多投资者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低估或者忽略市场所传递的信息,造成习惯性的频繁交易。但是要明白的是,以往的投资经验与价格走势并不能代表现在的市场变化,因为这其中并不乏运气的成分,而往往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很难意识到这点,从而走向投资误区。

那应该怎样避开这种误区呢?小V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下市场行情走向,综合多方信息来理智判断进行投资。大数据时代的便利,一定要好好利用。

02

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的行为和羊群效应很类似,指的是羊群中的领头羊走到哪儿,后面的羊群就会跟到哪儿,全然不顾前面是悬崖还是更嫩的草地。

一些投资者在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也容易对投资失去理性分析,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心理,从而陷入追涨杀跌、盲跟热点的怪圈。

因此,投资者不管是在投资前还是投资时都要不断了解和学习投资知识,拓展自己的投资能力圈,学会自主投资,才会拥有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的底气。

03

厌恶损失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中认为:“人们的选择是由他们对得与失、损与益赋予的价值所驱动的。相对于合乎意愿的收益来说,等值损失被认为令人厌恶得多。”厌恶损失是一种普遍的趋利避害的心理,但在投资中许多投资者都会遇到亏损的情况,如果一亏损就着急卖出,只会在频繁的交易中失去投资的理性,进一步导致心态失衡,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成本。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可以先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自身的承受范围内来选择产品,也可提前设定好自己的止损点和止盈点,能够及时、果断地做出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04

忽视风险

高收益往往对应的是高风险,而人们在追求高收益时,容易选择性的忽视高风险带来的危险。如果只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往往会十分大胆,但最后便容易被“套”住。

因此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对自己所投资的产品应该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要充分理解风险与收益并存,尤其是要了解基金产品所归为的产品风险等级,合理搭配、做好资产配置,加强自己对风险程度的有效控制。

05

赌博心理

赌博心理是指投资者认为某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之前发生的情形有关,就像扔硬币时,很多人都觉得之前很多次都掷了反面,下一次掷成正面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这在投资中就体现在“赌”上,如果一直亏损,总觉得亏了这么多回,下次就该盈利了,心里想着孤注一掷的“翻盘局”,这样容易导致进一步的心态失衡。

所以投资者要时刻保持理性,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如果从概率的角度思考问题,那就要明白每次掷硬币的概率都是等同的,不会因为投掷的数量而改变概率。要懂得在每次开始前先“思想清零”,保持相对的客观。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