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五部门联合发文: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 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

2021-05-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儿童青少年线上学习时间加长,户外活动减少,近视防控面临挑战。

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毫不松懈、务实真抓、务求实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

工作方案提出,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教育每个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工作方案提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导各地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教基〔2018〕2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要求各地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寄宿制学校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工作方案提出,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指导各地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建立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指导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

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合理使用手机

工作方案提出,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各地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工作方案提出,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动态监测,努力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五项管理”督导全覆盖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指出,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各省(区、市)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五项管理”督导作为2021年责任督学重要内容,组织当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确保所有中小学校全覆盖。

通知强调,各地要指导责任督学根据《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相关规定,从5月到年底,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个月到校督导时,均要督导“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要督促中小学校按照责任督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进行通报、约谈;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