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码医美“颜值局”: 企业“跨界”入局趋热 下游机构洗牌加速
2021-05-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红霞,陈淇莹
当前头部企业尚未完全形成核心垄断力的格局下,医美经济成为资本争相竞逐的热点。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美的需求愈发旺盛,颜值经济的崛起催生了医美市场的火爆。
“敷多少面膜,抹再多精华,都不敌这一针玻尿酸来得好使。”5月18日,一高校教师兴奋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步入中年的她正处在极力抗衰老的阶段,每条皱纹的出现都被贴上“又老了”的标签。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前往武汉某知名度较高的美容医院,在医生的推荐下选择用玻尿酸来填充法令纹。
“毕竟是拿着针往脸上戳,还挺担心会不会痛的,好在加了一点麻药,感觉就不太明显了。”刚刚结束的“几乎零痛感”的初体验激发了她的探索热情,并主动向身边人“安利”。
事实上,对于颜值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中年抗衰老的层面。据不完全调查,95后年轻人中近8成人表示容貌焦虑,其中对自己容貌非常不满意,需要很多医美项目提升颜值的重度焦虑者占4.5%。我国医疗美容市场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医美市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低渗透率基数为未来提供了增长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企业转型布局医美。仅在华中区域,在医美上游产业链,长沙景峰医疗聚焦到骨科、眼科透明药物生产,地处武汉的汉商集团向大健康转型后生产用于医美童颜针的医用级聚乳酸材料。在中游医疗服务上,奥园美谷通过收购美容医院高效切入医美赛道,商业零售龙头鄂武商下属购物中心则通过引进医美门诊来实现在医美产业上的开道之举。
华中地区各类资本入局颜值经济的微观面,也成为医美市场“谜之魅力”的样本。
布局原料端
近年来,布局医美原料生产或成为部分医药公司拓宽经营范围、获取发展红利的新机遇。从国内医美市场来看,原料生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以注射类医美产品为例,新氧大数据预测,玻尿酸注射在注射类医美项目中以66%的占比高居榜首。目前,已经有近40款注射用透明质酸产品获批,其中海外产品占据7成市场。
据Frost&Sullivan统计,2019年中国透明质酸填充剂市场规模约47.6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约20%以上,预计玻尿酸注射人次在医美消费人次中占比提高至65%,市场规模超500亿元。不仅如此,玻尿酸产品普遍超过80%甚至是90%的毛利率也吸引着资本的入场。
公开信息显示,景峰医药投入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其玻璃酸钠注射液市场占有率达第三。同时,其全资子公司研发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根据应用领域和技术要求的不同,透明质酸钠原料分为医药级(包括滴眼液级、注射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
另一方面,转型大健康产业的汉商集团选择生产“童颜针”的原材料聚乳酸。该产品俗称“少女针”“童颜针”,目前处于蓝海市场。产品自2009年起陆续进入国际市场,国内热度从2017年左右兴起。
有业内人士指出胶原蛋白刺激剂有望成为大单品“爆款”的核心产品。“不同于玻尿酸填充,胶原蛋白刺激剂诱导自身组织生长,抗衰填充效果更加自然持久。但是,目前尚未有国产的童颜针获得批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爱美客用于皮肤填充的产品医用含修饰聚左旋乳酸微球的透明质酸钠凝胶项目(即童颜针)进入到注册申报阶段。爱美客董事长简军表示,“童颜针”将与公司其他产品形成补充而非替代作用。
汉商集团则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未来公司将立足聚乳酸材料的核心技术优势,围绕生物材料技术平台进行产品线的打造和拓展,以医用耗材为主线,同时大力开发聚乳酸微球、医用面膜等医美领域产品,持续推进医美项目研发与落地。
下游转型升级加速
不容忽视的是,市场的关注度正逐渐蔓延到医美终端机构。这些机构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产品或通过经销商采购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医疗美容服务,从而获取经营利润。
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1975亿元,未来4年保持约15%增速。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3115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整个中游机构相对分散,约55%为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地域分布主要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各地都有其区域性龙头,未来有完善团队配置、较好激励和培育机制、产品优势、标准化服务体系、信息化中后台建设的机构有望脱颖而出。”
浙商证券分析师马莉表示,从整个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认为早期下游机构粗放发展,营销模式成本高昂,导致行业经营情况难言理想。“随着监管政策不断趋严、以及新美大等优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行业规范度逐渐提升;同时,去年疫情也加速了下游机构的洗牌,未来行业将向规范度高的大型连锁化机构进一步集中。”
以奥园美谷为例,2018年3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6.97亿元收购盛装医美持有的浙江连天美55%股权,实现对下属杭州连天美医疗美容医院及杭州维多利亚医疗美容医院的控制,通过这次收购顺利切入医美市场,开启医美下游布局的第一步,实现上市公司向医美产业链的快速转型。
紧接着,奥园美谷采取“上游立足、中游切入、下游卡位”的策略,加速布局剑指医美生态综合平台。上游主要负责医美材料的生产,2020年12月公司投资的医美新材料4万吨生物基绿色纤维一期试生产,6万吨二期产线有望在2022年底投产,该纤维是理想的医美面膜膜布材料。
随后,又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通过与暨南大学医药生物中心、肌源科技、韩国KDM合作布局上游产品耗材市场,推动医美科技业务发展。此外,5月8日,公司与美国塞诺秀达成战略合作,独家代理co2激光治疗仪,期望通过产品代理等方式切入医美产品主赛道。同时,奥园美谷还将与塞诺修、美丽妈妈一起深挖私密整形市场,拓宽医美版图布局。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奥园美谷成为除了爱美客之外,当前热门的医美概念股,股价已上涨5倍,引市场关注。
相比于收购美容医院强势入驻医美产业并企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奥园美谷不同,鄂武商所开启的医美初尝试就是在旗下购物中心开设美容门诊。作为一家商贸企业,旗下购物中心的业界口碑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能够为美容门诊的发展带来稳定且相对高质量的客源,从而降低获客成本。而思妍丽是一家全国性的高端美容连锁集团,除了常规的生活美容外,还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对此,上述人士如是说道:“此举将通过品牌与客流量互为补充,共同实现盈利。并且,从中长期来看,虽然大型连锁医院凭借资本实力和规模化效应以及外延式扩张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但是小型诊所的数量在医生多点执业背景下也会持续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轻医美机构会不断的替换美容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