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部委发布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海水淡化总规模将增长84%以上
2021-06-0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见习记者,李莎
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
海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96.5%,发展海水淡化利用是增加水资源供给、优化供水结构的重要手段,对我国沿海地区、离岸海岛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后简称《计划》)。
在海水淡化规模增长方面,《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
自然资源部2020年10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海水淡化规模近157.38万吨/日。2000年我国海水淡化规模不足1.65万吨/日,20年间规模增长90多倍。要达到《计划》海水淡化总规模目标,意味着较2019年,2025年我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要增长84%以上。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分布于浙江、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广东等沿海9个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其中浙江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最大,达40.78万吨/日。
为实现海水淡化规模增长目标,《计划》指出要从提升海水淡化供水保障水平、扩大工业园区海水淡化利用规模、提高海岛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拓展淡化利用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着手,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
在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提升方面,《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达成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提升目标,《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能力。
海水淡化水以工业应用为主,少量用于生活用水。《计划》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补贴等方式推动海水淡化水用于城市公共市政供水。由用户直接向海水淡化水供水企业采购的,双方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
在规模和技术之外,成本控制也是海水淡化的重要一环。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发展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刘淑静等今年1月份发表的论文显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程造水成本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其构成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费约40%-50%、运维及人员费约30%-40%、折旧及利息费约20%,现吨水成本约4元/吨-8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