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党史学习 | 百年党史回眸:1940年-1942年

2021-06-08   东莞信托   

东莞信托带您了解百年党史(七)

历史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是国家和人民的传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莞信托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史学习”专栏,旨在引导大家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铭记百年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前行动力、践行使命担当。

1940年

百团大战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由于当时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与抗战困难,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8月20日夜,参战部队、游击队、民兵同时发起攻击。随着战役的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至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 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 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摧毁大量敌碉堡和据点,缴获大批枪炮和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壮烈牺牲

1940年2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在濛江县(今靖宇县)境内陷人日军“讨伐”队重围,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残忍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在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枯草、树皮和棉絮。



1941年

打退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给予坚决回击,并在总结反摩擦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以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向北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和围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军进行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过程中遇害。

面对严重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仍然以抗日的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1941年3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公开保证绝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连续打退或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这表明党已有了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成熟的领导集体,既不在突然事变前惊慌失措、一味妥协让步,也不采取冒险行动,给破坏团结抗日的势力以借口。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更加证明它是团结全民族坚持抗战的柱石。



敌后军民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企图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决意加紧对华作战。

日军在华北反复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对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毁灭性的“扫荡”和“清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无人区,企图摧毁敌后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1941年1月下旬,日军1500余人“扫荡”冀东丰润的潘家峪时,将全村男女老幼驱赶到一个大院内,以机枪扫射,屠杀群众约1300人,烧毁房屋千余间,造成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惨案”。

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还创造了建立武装工作队等斗争形式,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941年至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共作战4. 2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3.1万余人。敌后军民的反“扫荡”斗争,牵制、消灭了大量日军,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支持。

在艰苦的敌后抗战中,广大军民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1年9月,在冀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为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主动把日、伪军吸引到自己身边,一步步退到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弹后,他们毅然砸枪跳崖。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1943年3月,新四军“刘老庄连”在与敌人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身先士卒,在作战中以身殉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反“扫荡”、反“清乡”斗争胜利的力量源泉。



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1939年2月,当困难刚刚露头的时候,毛泽东就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党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同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1942年

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后,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但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这就有必要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全党普遍整风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要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成效。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来源:图文转载自中国银保监会官方微信”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