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洋产业一周观察 |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出台,近百亿市场空间加速开启
2021-06-09 广东海丝研究院
本期导读
01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
02 南沙港区迎来全球最大LNG动力集装箱船
03 瓦锡兰将为鹿特丹港开发零排放自主驳船
04 广州航运交易业务已成我国最大境外船舶交易服务平台
政策动态
1.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沿海地区水资源安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改环资〔2021〕711号)。
《行动计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着力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一是提升海水淡化供水保障水平。二是扩大工业园区海水淡化利用规模。三是提高海岛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四是拓展淡化利用技术应用领域。
2. 交通运输部印发《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海事高质量发展
今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印发《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是“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海事今后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统筹推进建设一流海事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推进九大任务,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清洁、助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强装备设施建设、提升国际事务制度性的话语权、打造交通海事的铁军、推进海事管理的现代化。
3. 山东港口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
6月5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据了解,《规划》明确,山东港口旗下四个港口集团和11个板块公司将瞄准“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1个目标,坚持“底线约束、高点规划”2项原则,围绕“调结构、强技术、重管理”3个方向,力求实现“能源消费低碳化、运输方式绿色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管理模式智慧化”4个突破,依托布局、结构、质量、效率、创新五大驱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4. IGU发布2021年度全球液化天然气报告
近日,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发布了2021年度全球液化天然气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LNG贸易仍较2019年增长140万吨至3.56亿吨。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增长了1340万吨,为主要增长来源。
在LNG海运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572艘LNG运输船投入运营,包括37艘FSRUs和4艘FSUs。2020年,全球交付35艘LNG运输船,其中34艘采用薄膜型围护系统,23艘采用X-DF双燃料主机推进。
企业动态
1. 亚洲首座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 “经海001号”落户长岛
2021年6月2日,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座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抵达了南隍城岛东部海域。该网箱总投资7000万元,养殖包围水体约7万立方米,是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年产许氏平鲉商品鱼720吨,产值约6000余万元。
“经海001号”的正式投用,填补了我国在30米水深养殖水域坐底式网箱养殖空白,标志着长岛海洋产业正式走向智能化新时代。
2. 国内首套海上漂浮式风机永久系泊索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国内首套海上漂浮式风机永久系泊索成功下线,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套浮式海上风电永久系泊索总计3根,现已发往三峡能源广东浮式海上风电海域即将进行安装铺设。
同时,巨力索具系泊产品通过了DNV工厂认证、《长期锚泊用单捻螺旋股钢丝绳系泊索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浮式海上风电永久系泊关键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国产化上实现了新突破,为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商业化发展以及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3. 马士基推出数字化分析工具提供端到端可视化产品监测碳足迹
6月2日,A.P. 穆勒- 马士基宣布,将推出排放监控仪表盘(Emissions Dashboard)进一步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脱碳。排放监控仪表盘是一个数字化分析工具,为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数值,无论是通过集卡、火车、飞机还是船舶进行运输,该工具均可提供详细的排放概览。
排放监控仪表盘将整合所有运输方式和承运人的排放数据,使客户能够设定排放基线,并有机会优化碳排放足迹。据此,客户能向公众披露涵盖所有集装箱运输环节的排放信息,并为客户提供机会详细了解降低产品运输过程中产生排放的可能。
4. 南沙港区迎来全球最大LNG动力集装箱船
2021年6月5日,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动力集装箱船“达飞皇家宫殿”号缓缓靠泊南沙二期,这是广州港南沙港区迎来的首艘LNG动力集装箱船。当日,港航双方在码头现场举行了首航仪式。
据了解,该船载箱量达2.3万TEU,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集装箱船型。近年来,南沙港区具备挂靠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的作业能力,今年以来已成功接靠超2万标箱集装箱船超50艘次。
创新动态
1. 沪东中华船舶产品三维设计软件(SPD 5.0)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舶产品三维设计软件(SPD 5.0)”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SPD5.0系统是面向船舶企业和设计院所进行船舶产品设计的集成系统,其紧密贴合造船生产设计实际,实现了壳、舾、涂全专业的并行三维设计,满足船体、机装、电装、居装、舾装、涂装等专业三维全数字化设计需求。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产品化的三维设计平台,打破了国外船舶三维设计软件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推广至国内多家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应用。
2. 埃及地中海航运公司(MSC)推出小型ROV
近日,埃及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公司推出了一款轻量级ROV(MiniSpector),易于携带和布放,降低了对搭载设备的需求,可以节省运行成本。
MiniSpector具有七个水平和垂直推进器,具有高机动性、稳定性和有效的载荷能力。此外,MiniSpector还可进行一般性高清视觉检查和近距离视觉检查,以监测海上平台和海底管道的安装和维护。
3. Sonardyne推出便携式海底跟踪系统
水下定位和惯性导航制造商Sonardyne推出了其 Micro-Ranger 2浅水超短基线(USBL)系统的新便携式配置,在一个装备中提供跟踪海底资产所需的一切,例如水下无人机(ROV)和自主水下航行器(AUV)。
该装备外观类似于一个小型行李箱,内置一个系统收发器、GNSS天线、两个应答器和一个命令集线器,可用于追踪潜水员和ROV、AUV等海底运行设备,内置电池可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并且可以快速启动并运行,适合与小型ROV配合进行浅海水下设备检查工作。
4. 瓦锡兰将为鹿特丹港开发零排放自主驳船
瓦锡兰参与了鹿特丹港务局牵头的一个国际联盟。该联盟在本月获得了近2500万欧元的欧盟资金,用于实施旨在实现可持续性智能港口物流的项目。其中涉及到制定一项宏伟的计划,提出如何在2050年前实现港口内部及进出港口的船舶脱碳。
瓦锡兰作为MAGPIE最大的行业合作伙伴,将获得这笔资金的最大部分,用于一个展示自主港口间集装箱穿梭运输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子项目,以便解决新出现的区域性集装箱运输能力瓶颈问题。
资本动态
1. 广州航运交易业务已成我国最大境外船舶交易服务平台
近日,“TIGER SHANDONG”轮散货船在广州航运交易平台(GSEP)经过38轮竞价,最终以2331万美元成交,溢价231万美元。这是广州航运交易平台在今年上半年里成交第三艘方便旗capesize散货船。
广州航运交易平台自2016年上线以来境外船舶交易总额已经突破8.32亿人民币,成为我国最大的境外船舶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平台航运交易船舶类型包括内河船、拖轮、高速客船、客滚船、大型油轮以及系列海工船等船舶,船舶吨位从500吨到28万吨不等。
2. 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与山东海洋集团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与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共同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山东海洋集团作为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省属企业,在现代远洋运输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服务、涉海金融服务、内河港航投资运营等领域先后布局。
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服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性银行,积极履行政策金融职能,自2020年与山东海洋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已实现多笔贷款投放,为山东海洋集团拓展国际业务、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中船租赁与太平洋财保上海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上海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
中国船舶租赁将把握好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际业务资源,在投融资业务和船舶保险领域与太平洋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强强联合,构建牢固互信、共荣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 再砸20亿美元!韩国地方政府力撑造船业
为巩固韩国第一造船海洋产业强国的地位,庆尚南道发布了地区造船产业“活力对策”,将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总额达21757万亿韩元(约合19.5亿美元)的资金培育发展造船产业。
根据“活力对策1号事业”的《庆尚南道造船业相生合作特例资金支援协议》,庆尚南道、大宇造船、BNK庆南银行筹集了50亿韩元资金向庆南信用保证财团出资,而庆南信用保证财团则在该出资金额5倍的250亿韩元之内为企业提供担保支持。
【海丝观察】LNG燃料助力航运业低碳转型前景可期
IMO相关低碳法规已迫在眉睫,然而仍有近40%的船东还未实施脱碳战略。一方面受制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仍需一些时日。因此较清洁且技术较成熟的LNG燃料,可作为过渡燃料推动2030年脱碳目标的实现,近期ABS发布的低碳航运展望中也明确了LNG在各种替代燃料选择中的重要性。
据相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航运业对LNG的潜力充满信息,近90%的调查对象都认同LNG对实现IMO 2050年目标将发挥关键作用,并在六种有潜力实现脱碳目标燃料类型的投票中,LNG获得了答复票数。
除国际市场外,国家方面也在不断鼓励加强内河航运清洁燃料的使用。近日,交通运输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交通运输部将指导督促长江干线7座LNG加注站的建设,确保2021年年底前建成并基本具备运营条件,尽早形成沿江LNG船舶加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