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71岁锒铛入狱,85岁年入过亿,他凭什么能成马云、王石偶像?
2021-06-16 谷仓爆品学院
马云称他为了不起的人,王石是他的粉丝,他是很多企业家的偶像,也是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就是“香烟大王”、“中国橙王”——褚时健。

他曾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
事业巅峰时,他却因贪污受贿锒铛入狱,被判无期徒刑。
73岁因病保外就医,74岁二次创业,85岁东山再起,年销售额高达1亿多元。
马云称他为了不起的人,王石是他的粉丝,他是很多企业家的偶像,也是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他就是“香烟大王”、“中国橙王”——褚时健。
两次求学被中断,年仅15岁就扛起家庭重担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长子,家里虽然穷,但也不愁温饱问题。
褚时健14岁时,他的父亲在日军的一次轰炸中不幸受伤,一年后离世。因为父亲的离世,年仅15岁的褚时健不得不辍学,担起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帮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们,还要负责家里的烤酒小作坊。
烤酒需要一次性将700斤的苞米,从泡到蒸,到发酵,出酒,全部完成这些工序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对褚时健来说就更艰难了,但家里没人可以帮他。为了生计,褚时健每天都很辛苦,常常在酒坊中一工作就是18小时。
蒸苞谷是个很熬人的活,几百斤的苞谷需要上锅通宵蒸,还得不断地搅拌,让苞谷受热均匀,每隔一段时间还得添水、添柴,不然就会烤糊。褚时健就拿出小本子仔细统计、计算时间,发现烧干一锅水要两个小时,他就趁着这两个小时小睡一会,那时也没有闹钟,可是褚时健一次也没有烤糊过苞谷。
别人三斤苞谷烤出一斤酒,他只用两斤半就可以。卖酒的钱用于家庭日常开销和供弟弟妹妹们读书。
40年代中期,在家人的鼓励下,他远赴昆明求学。在昆明时,他常常囊中羞涩。有一次放假都没钱回乡了,结果仅有的一点伙食费也被偷了,无奈之下,他就一天只吃一顿饭,其他时间就躺在寝室省力气。
求学期间,褚时健的两个弟弟因为痢疾不幸夭折,而母亲怕耽误他的学业,就没有通知褚时健回家。等他返乡后得知此事,十分伤心。
命运已经如此坎坷,可没等褚时健在学业上做出一番成就来,动荡的时局又再次中断了他的学业。21岁的褚时健上过战场,扛过枪打过仗,亲弟、堂哥都在战争中遇难,接连痛失孩子,让母亲难以承受,于1950年去世。即使经历战争,见过生死,但至亲的逝去,让褚时健悲痛不已。
在云南解放后,他被分配到玉溪地委宣传部、玉溪行署人事科任职,25岁就当了地方小领导。但没过几年,褚时健被打为“右派”,一家人一起被下放红光农场改造。

青年时期的褚时健
“烟草大王”将濒临倒闭烟厂,做到全国第一
35岁时,褚时健出任曼蚌糖厂副厂长,当时红糖是紧俏物资,但糖厂每年亏损,濒临破产边缘。
到任后,褚时健很快就找出了亏损的原因,他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并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一年后,年年亏损的糖厂首次盈利,纯利润高达11.74万元。第二年,糖厂纯利润20 万,第三年已经上升到接近40 万。褚时健的商业天分在这段艰难岁月显露出来。
1979年,在糖厂里做得风生水起的褚时健深得领导赏识,被调往玉溪卷烟厂。此时,褚时健51岁。
年过半百,一无所有,褚时健却说:“五十知天命,我的天命,才刚刚开始。”
那时的玉溪卷烟厂破败不堪,产量不到30万箱,6万多箱还积压在仓库里,而且退货率很高,一包烟20 根,很多只有十八九根;一条烟10 盒,居然能装成9 盒。
当时烟厂的两台锅炉,每次检修需要48天。褚时健问修锅炉的工人,为什么需要这么久,工人表示,看在厂长的面子上,最快也要40天。褚时健当场大怒,要求工人4天内必须修好。他亲自督战,最终3天半就修好了锅炉。
用后来褚时健的一句话总结:员工是软、散、懒,车间是跑、冒(气)、滴(水)、漏(原料)。
面对如此困局,褚时健大刀阔斧进行改造,一方面,大举借债购入国外生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引进品种改善烟叶质量,种出优质烟草。
他还对烟厂内部进行改革,先是调整了领导班子,确定了自己的最终决定权;再是提高重要生产部门的工资。推出了“单箱卷烟工资含量包干”政策,即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分配法,打破以往的平均主义,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褚时健在任17年间,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做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每年上缴税金占云南财政收入的60%,烟厂产量从27.5万箱增长到225 万箱,共实现利税991 亿元,平均每年递增43.93%。改革后,卷烟厂生产出的“红塔山”“红梅”牌香烟广受欢迎,他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仅“红塔山”卷烟的品牌,无形资产就高达332亿元。
褚时健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国烟草大王”。
事业巅峰,贪污受贿锒铛入狱
正在褚时健意气风发之时,一封匿名检举信让他跌落谷底。
1995年,67岁的褚时健被举报贪污受贿。他的妻女被关进洛阳监狱。10个月后,女儿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
“我唯一的姑娘没了,是我害了她啊!如果我听了她的话,早点退休,也就不会有姑娘的今天了……”痛失爱女让褚时健崩溃大哭。
1999年1月,褚时健因贪污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这是褚时健一生的至暗时刻,自己身陷囹圄,妻子被关进监狱,女儿自杀,儿子远避国外,一夜之间妻离子散。
褚时健一案曾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争议,最终以“功不抵过,过不掩功”定调。当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的刑事判决书写道:“被告人褚时健以及乔发科在担任玉溪卷烟厂领导期间,为‘玉烟’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政治上物质上的荣誉和待遇,但无论功劳多大,都不因此而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据褚时健后来的叙述:“1995年7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300多万美元,还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财经作家吴晓波评价褚时健案时表示:“‘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商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和迷茫”。
74岁二次创业,成“中国橙王”,年收入过亿
2001年,经云南省高院刑事裁定,褚时健被减刑至有期徒刑17年;不久后,褚时健因糖尿病保外就医,后获得假释。
一个身患重疾的古稀老人,安享晚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但褚时健说:“我这一生就是要做事,只有做事,日子过的才有一点意义,一旦闲下来,我就更容易得病。”
74岁时,褚时健选择了再次创业。他向朋友们借了1000多万,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亩的荒地,和68岁的老伴儿进山种橙子。
褚时健对肥料、灌溉、修剪都有自己的要求,工人必须严格执行。种橙期间,遇到任何难题,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书,经常一个人翻书到凌晨三四点。“当时没敢想大规模。搞规模要投资,我投不起。但我有个目标,就是我这个橙要搞到最好。所以我起个名字叫‘云冠’,云南的冠军。”关于种橙子,褚时健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了种植专家。
驯化满山的冰糖橙,褚时健用了6年。在这期间,他每年找熟人借钱,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还把工业做法应用到农业,搞现代化种植,把经验数据化。起初,橙子的味道不行,销量也不畅。全靠褚时健昔日的朋友和徒弟们帮衬,云南的各大烟厂就把哀牢山的橙子消化大半。
虽然橙子不愁销路,但褚时健对橙子质量把控严格,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我们卖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质不高,人家凭什么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
经过精益求精的管理和种植,果园中的橙子也越长越好。褚时健的橙园,每亩地只有80 棵橙树,别的果园每亩地要有140 棵。果树虽然减少,但亩产却大幅提高,每亩地能产4、5 吨橙子。
橙子品质提升的同时,销路也不断拓宽。85岁时,褚时健通过电商开始售卖橙子,因口味佳、品质好,常被销售一空。种橙十年后,“云冠”冰糖橙风靡全国,人们称之为“褚橙”,称其为中国最励志的橙子。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句广告语让“褚橙”打动了很多人。从2006年到2013年,“褚橙”平均每年有1.37千吨的增长量,2014年,“褚橙”销售额达到了1亿多元,纯利润达到7000多万。

王石拜访褚时健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逝世,享年91岁。至此,一代传奇跌宕起伏的一生落下帷幕。
他得意时,无人能敌;失意时,被人踩在脚下。
曾有记者问过褚时健,如果给自己留下一句墓志铭,会是什么?
褚时健坚定地回答:“褚时健,属牛。”
他一生勤勤恳恳,艰苦辛劳,透着一股子倔,永不服输,像一头老黄牛。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我很钦佩他,在他身上能感受到企业家精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地产大佬王石说: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他的粉丝,他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评价说:我吃过他的橙子,这么大年龄才开始创业又做得这么好,确实给我们这些人非常大的激励。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说:我见他时,他表情之中、话语之间,坦坦荡荡,只研究做好下面的事,过好后面的日子。对于这样的人,我心中怎能不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