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聚焦大灾中的应对与责任 发展巨灾保障产品

2021年10月22日 18:5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致鸿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 北京报道 10月22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在北京召开大灾应对研讨会。研讨会聚焦“大灾中保险的应对与责任”主题,对当前灾害形态多样性变化,大灾应对的国际经验、前沿科技、先进理念和发展政策的分享以及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大灾应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中国人保集团总裁王廷科表示,大灾应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发展巨灾保障产品,做好灾后理赔服务,是保险业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人保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深入践行“承保+减损+赋能+理赔”保险新逻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领行业推动大灾风险保障和应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与会专家围绕安全科技助推大灾保险的创新;台风、地震大灾的预警防范技术经验;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巨灾保险的国际经验等内容,共同解读保险行业在大灾应对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谋划行业大灾保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提升全社会大灾应对能力的思路。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也对加强巨灾风险应对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支撑,增强巨灾专项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开展巨灾保险供给侧改革,推动政产学研和保险业对接与协作,共同增强全社会应对巨灾的风险防范能力。

10月20日,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上,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表示,今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灾中,保险业承担损失比例达到11%,较2020年应对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时的7.8%有明显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国保费规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须提高,险种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不够。我国巨灾保险以地震为主要灾因,亟待将台风、洪水、干旱等纳入覆盖范围。

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要在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理和事后应对上,提升专业化水平。以航运保险为例,国际上一些有专长的保险公司为应对海上风险,在气候、水文等方面长期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动态模拟、预警、排查、阻断技术,使其成为海上灾害防控的重要力量。一些经营医疗健康险的保险公司,在重大疾病种类、致病机理、药物疫苗、并发症及护理等方面的探索也卓有成效,逐渐成为这方面的引领者和先行人。

保险业参与灾害风险管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在全社会的观念上,要改变政府包揽的灾害管理与救助模式,将保险纳入国家灾害救助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保险业深入参与灾前预防、资金筹集、灾后补偿、恢复重建的各个链条。其二,在企业发展战略上,避免“就产品说产品,就费率说费率”,主动“跨前三步”,甚至“跨前五步”。保险业可与农业、地质、气象、水利和应急等部门加强行业联动,联合或资助专业机构开展灾害机理和灾害预防研究。其三,在行业经营机制上,推动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渠道,加大再保险供给,提升风险的转移和分散能力。

据了解,银保监会将推动形成全国统筹、各方参与、市场化运行、全方位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设计,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具体而言,推动将台风洪水等灾害纳入巨灾保险制度体系,完善支持配套政策,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理论体系,把好发展方向。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共享机制,推动共建统一的灾害数据管理体系和巨灾风险数据库,形成发展合力。充分调动行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科技赋能水平,推出线上服务平台、巨灾模型等工具,加快发展步伐。继续提高巨灾保险承保能力,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创新丰富多灾因巨灾保险产品,提升宣传销售力度和理赔服务质量,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发挥保险防灾减灾作用,提高整个社会抗击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水平。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