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部今年启动150项出口管制和制裁调查,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法律专家支招

2021年10月22日 17: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雪晴
尽管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月初释放出中美贸易谈判重启的信号,但数据显示,美国政府在出口管制和制裁方面的执法力度继续加大,中国企业面临较大合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晴 深圳报道 10月21日,在以“新形势下应对美国非通行合规要求的企业能力建设”为题的研讨会上,美国世强律师事务所华盛顿办公室合伙人布赖恩·赫伯利格 (Brian Heberlig)透露,在制裁与出口管制执法方面,美国司法部今年启动了150项公开调查,较前两年大幅增加,其中70%涉及中国、伊朗、俄罗斯和朝鲜。

赫伯利格表示,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司专门负责出口管制相关的刑事起诉,美国检察官办公室也有相关权限,违反相关规定将面临刑事起诉风险。处罚形式除罚款、强制赔偿和没收财产外,对个人还包括有期徒刑。

美国制裁企业都有哪些手段?

赫伯利格提到,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司法部增加了公司执法资源,将此前隶属联邦调查局的工作小组纳入欺诈犯罪调查部门,并旨在利用资产没收达到“最大的破坏性效果”。

除了最严重的刑事处罚,美国制裁企业的手段还包括行政手段和民事处罚。世强所纽约办公室合伙人大卫·斯特森(David Stetson)在研讨会上表示,美国政府采取的行政措施包括: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开列的实体清单、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开列的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及其与国防部在特朗普政府执政后期新设的中国军工集团清单(CMIC)。

民事处罚方面,世强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宋慧婷(Wendy Wysong)表示,美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民事处罚和罚款的形式制裁中国企业,处罚金额也越来越大。除罚款外,还包括取消对美出口权利、向企业派驻政府合规员等措施。

她提到,触发美国民事执法的因素众多,包括银行对可疑活动的报告,美国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媒体或NGO报道,商业竞争对手(特别是美国对手)举报,与美国政府合作的商业伙伴、客户或供应商披露,心怀不满的员工举报等。

此外,美国可以实施管辖的连接点也极多,包括涉及美国人,美国管制的商品、技术、软件、服务,直接或间接使用美国金融体系(含代理帐户),在美国的营销推广行为(包括使用美国服务器)等。

法律专家对企业的建议

世强所华盛顿总部及北京代表处管理合伙人黄迎表示,上述歧视性单边规则对企业往往风险最大,适用的不确定性也很大,一旦发生,后果也最严重。对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可以选择的合规武器,积极应对。

斯特森表示,企业如果被列入实体清单等上述清单,可以以认定错误,无法律依据,企业行为、事实或其他情形发生改变等事由,向美国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和解禁。在此过程中,可以寻求公司在美国利益相关方的支持。

除行政手段,企业还可向美国法院提出异议、申请初步禁令,或者基于案情,依据美国实体法或宪法规定,向法院提出永久禁令。

宋慧婷表示,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规则比较笼统、模糊,相关部门的内部决策或对类似情形的处罚可能自相矛盾,但所有处罚都有沟通协商的空间,方法包括:证明公司建有完善的合规体系、违规事项只是孤立事件,或因规则改变,受罚行为在当下已不再违规等。

宋慧婷强调,在沟通协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对美信息公开准备,并做好因向查处部门沟通公开,其他有权部门介入调查的准备。同时还要考虑信息公开是否符合中国或欧盟法律要求等,在全盘周密计划的前提下,通过沟通和信息披露,争取达成一揽子和解。

对于刑事处罚,赫伯利格表示,因刑事起诉需要大陪审团认定存在犯罪意图才能定罪,难度较大。检察官往往会与被告寻求不起诉协议(NPA)、延缓起诉协议(DPA)、控辩交易(认罪不起诉)等和解协议。企业如果建立了有效的合规体系,或者配合调查,也能争取宽大处理。如果进入庭审环节,陪审团需要遵循无罪推定原则、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原则等。即便一审判定有罪,企业仍有上诉权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