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人才、科技、制度优势助力招龙引凤

2021年11月26日 2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婷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婷菊深圳报道11月26日,由外交部驻港公署与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对接新机遇,助力新征程”外国在港商界“云参访”大湾区活动在香港主会场和深圳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成功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负责大湾区事务的主要政府官员,大湾区知名企业代表,外国在港商会、香港本地商会以及企业负责人等约百名代表现场出席,数百名外国在港企业代表“云端”参会。

“云参访”坚定信心

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刘光源在致欢迎辞时表示,此次“云端访问”让外国在港商界看到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决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机遇”、抢搭中国发展快车的“香港优势”。大湾区在对外开放这条道路上继续一往无前,不断突破藩篱禁区,不断刷新外界想象。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表示,中国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做大做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助力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真诚欢迎全球各界朋友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

香港优势地位不变

林郑月娥在主旨演讲中说,过去两年,香港国安法实施和选举制度的完善,推动香港走出了政治泥淖,为香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大湾区的建设同香港的发展相得益彰,香港的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同内地制造业高度互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安上有力引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外资进入大湾区和内地提供绝佳平台。特区政府将不断推出新举措,将香港打造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持续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特区政府正同内地有关部门一道共同努力,推动恢复同内地的免检疫通关,并已取得良好进展。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副主任在致辞中谈到香港的特殊优势地位。“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我国唯一适用普通法的地区,具有简单低税制、资本流动自由、国际联系广泛等独特优势和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助力国家全面开放。”

刘光源特派员在“大湾区故事”主题午餐会上结合真人真事与与会商界代表分享了几个小故事,加深了对立体多维、宜居宜业宜游大湾区的了解。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和大湾区发展光明前景的信心,热切希望从大湾区建设中获取发展机遇。香港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优势有目共睹,随着香港形势不断趋稳向好,将会有越来越多外资来港兴业,以香港为平台经略内地、开拓亚太。不少商会代表表示,将推动本国会员企业尽快行动起来进军大湾区,分享宏阔红利。

大湾区产业优势助力招龙引凤

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表示,大湾区区位优势越发鲜明,制度红利持续释放,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外交部将支持大湾区深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与合作,推动大湾区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对接,努力为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架桥铺路。

在座谈环节,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关继荣,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祝永辉就大湾区最新政策规划进行了多维度权威解读。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有关领导详细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2年多来各自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布局取得的重要进展,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发展规划,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及给外国在港商界带来的机遇。主会场与分会场的与会外国商界代表踊跃提问,了解大湾区各地的产业优势和扶持政策。

("云参访“企业与参会代表问答交流。李婷菊/摄影)

在下午的“云参访”企业座谈环节,6家覆盖智慧物流、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大湾区代表性企业负责人介绍了自身企业受惠于大湾区建设的体会,以及在大湾区运营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同外国商界的合作意向,并现场同外国商会和企业代表进行了互动,共同探讨大湾区机遇,发掘合作商机,对接合作项目。

围绕外国商界代表普遍关心的外国企业在大湾区的优势和竞争力问题,广州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长、总裁彭伟认为,随着大湾区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越来越好,相信蔡司作为外企会在中国做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培养更多科学家、工程师,并且这些创新人才已经通过中国走向德国、印度、墨西哥等全球市场。与此同时,他认为,蔡司在经历了平均每年15%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7%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仍然能做到2%-3%的成本下降,都得益于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我们的自动化从开始就不是为了智能化,而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他说,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来提升内部的经济效益和水平。同时通过研发适应中国市场。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公共市场总监汪骥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虽然相比于欧美历史悠久的老牌医疗器械品牌来说,迈瑞在中国的历史并不久。但企业明显感受到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尤其是在深圳,有很好的人才积累,还有很好的供应链环境。“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有60%的员工在年初二就返回了岗位,我们的供应商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复工复产。”这使得企业的产品获得了目前很高的医院科室覆盖面。包括在香港市场,在香港医管局的支持下,旗下医院每批的装机数量接近1万台,更多应用市场也在快速拓展中。同时,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将抗疫经验输出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看到了更大优势和竞争力。

("云参访“企业与参会代表线上问答交流。李婷菊/摄影)

在这方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销售总监欧阳小成也认为,公司的成绩离不开大湾区的政策支持。“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同时,完备的配套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营商和市场化条件。“比亚迪可以在大湾区找到全产业链的配套设施,我们在大湾区可以找到新能源汽车所有的零部件,从核心的电池电机到整车的配件,都可以在大湾区内完成研发和生产制造。”加上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上下游的创新企业,给比亚迪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聚焦空中交通出行产品的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也提出了大湾区,尤其是广州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与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充分合作,包括无人飞行器在政务服务、无接触执法、空中交通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许多计划和落实。”薛鹏相信,广州密集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以及人才流动性三方面的优势是企业落户广州的充分理由。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