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社论丨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2021年11月27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用高质量发展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推动中国经济顺利完成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转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以《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撰文,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尤其要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着力用高质量发展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从各国经济增长史看,一些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经济大起之后出现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有些国家能够通过改革与调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但很多国家往往一蹶不振。发达国家如美国曾先后经历大萧条、经济滞胀以及次贷金融危机等波动,呈现周期波动。而日本则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因经济泡沫破灭而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往往因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腐败、贫富分化、依赖粗放式发展方式等问题出现增长停滞不前的现象,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经济泡沫,即市场预期过好造成不断增加杠杆形成自我强化,最终债务的积累与结构性问题使得不可持续的经济出现泡沫与泡沫破裂。尤其是,自1980年代美国驯服滞胀以来,逆周期调节成为主要经济体的主流理念和操作,即经济过热时紧缩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刺激。

这种逆周期调节是以盯住通胀目标为准线,但是,诸如美联储等并没有将资产价格纳入到物价指数组合当中,导致美国在纳斯达克泡沫、“911”、次贷危机后不断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刺激市场不断增加杠杆投资楼市和股市,推动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债务积累与贫富分化。日本在1980年代就存在这种陷阱,即日本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资产通胀”,股市和楼市齐飞,但因为同期日元不断升值,压低了日本通胀,使得日本继续宽松的周期过长,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曾由逆周期调节主导宏观经济政策,形成“松-紧”的政策周期循环,这种强调经济总量增长的政策导向,往往会鼓励市场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进行资产投资,扩大规模,但依靠债务驱动的资产型增长蕴含风险且不可持续,长期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代价可能是扩大周期波动能量的破坏性,只有及时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增强发展质量的同时,增加宏观经济稳定性,避免债务驱动的大起大落的周期破坏性。

但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因为存在周期性、结构性问题,要在增加高质量部门的同时,逐步优化结构,抑制低效率、低质量的部门,而后者占据经济最庞大的比例,抑制和调整会引发震动,使得整个体系的脆弱性增强,而高质量部门在短期内无法起到主导作用。对于中国而言,转型时期恰逢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外部环境的冲击使得中国经济转型面临内外宏观稳定条件稀缺的挑战。

因此,就如刘鹤副总理在文中所说,首先,高质量发展要从供给侧发力增加供给质量,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其次,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要在稳中求进,把握好平衡;其三,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

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用高质量发展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突破西方经济学的局限,避免历史的错误,推动中国经济顺利完成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转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