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加快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对广东扩大金融开放意义非凡

2022年01月2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天芸(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

2022年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2022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回顾2021年的工作,特别总结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并在2022年的工作安排中继续落实大湾区建设的各项举措。其中,在第七方面的“深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部分,《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筹备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是广东筹备已久的金融机构之一,为了满足金融服务大湾区建设的需求,意图联合粤港澳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广东省市级的各项金融规划都提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向和措施,在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面,提出要积极支持港澳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发展空间;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银行通过新设法人机构、分支机构、专营机构等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业务;支持境外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鼓励外资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投资入股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而且,早在2019年10月发布的《广州南沙新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关于支持国际金融岛发展的若干措施》便提出,联合粤港澳在南沙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科技创新。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是落实和实施金融规划的举措和标志,意义非同凡响。同时,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能够充分发挥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金交会等金融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凝聚境内外高端交流合作要素,促进广东金融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构建广东金融开放新格局。

第一,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的改革开放水平,深化粤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设立,推进与港澳在金融领域的规则对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基金,支持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按规定参与相关基金,吸引内地、港澳地区及海外资本,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改革,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和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二,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有助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金融平台,完善大湾区金融机构体系。借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设立,形成集体系、规则、机构、市场于一体的大湾区金融合作平台,发挥南沙自贸区强大的资金聚集和辐射效应。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融资平台,为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提供资金保障。同时,除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之外,还需持续不断完善或推动设立更多的联通粤港澳的金融机构,如广州期货交易所、港澳保险服务中心等机构,由此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机构类型,形成完整的大湾区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有益于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金融业务,提升粤港澳金融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基础和金融业基础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带来丰富的金融业务种类。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大湾区特色金融将着力发展绿色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借助于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和其他特色金融机构,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提供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大湾区内的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构建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跨境理财通”,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