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不断提升教育资源和优化人才政策,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24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支撑和动力。

广东珠三角地区生产了全球最多的手机、家电、无人机以及汽车等,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目前正在从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低的产业,向科技主导的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转型,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珠三角为基地的广东制造,开始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随之大量供应链企业集聚而来,形成强大的供应商网络,从而加快了生产效率。目前看,广东制造业成功的优势在于熟练而又遵守纪律的劳动力;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完整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产生效率优势,以及在这些因素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效率优势。

日本企业在追赶美国同行时,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即控制生产材料的浪费,以及无间断的作业流程,也就是即时生产(Just-in-Time),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珠三角企业主要加工各类消费品,如更专注于制造环节的效率提升,能够实现比精益生产更高的效率,并满足质量标准,从而长期维持较低成本制造优势。目前,这些企业正在通过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智能制造,用机器代替成本越来越高的工人,进一步挖掘效率,降低成本。

在向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维持低成本效率优势虽然依旧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创新体系与创新文化,吸收和培养更多科研创新人才,培育更多熟练的职业技术工人。这是一个不断增加人力和研发投资的过程,与此前不断节省成本的管理文化截然相反。事实上,珠三角企业长期在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激烈的竞争,市场化程度高,在应用创新与技术转化方面,有一定的机制优势,在日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对研发投资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现在,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需要更多创新资源支撑。在创新文化氛围浓厚的美国,早已形成由联邦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非盈利科研机构四类主体有效分工协作的创新机制。比如硅谷拥有一套政府、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投资公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其中,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了人才和研发支撑。“工程师创造硅谷,斯坦福创造工程师”,斯坦福大学为硅谷提供了众多的工程师、律师、银行家、风险资本家以及企业家,作为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地,最终孵化和造就了硅谷,包括半导体、电脑等领域的制造业公司如惠普、思科、NVIDIA等,更包括谷歌、雅虎等互联网公司。

因为历史原因,国内培养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的大学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武汉、西安等地,广东STEM教育资源与制造业发展程度相比,仍有待加强,主要靠吸收外地人才流入,较难实现硅谷那样的知识、人才与创新的集聚效应,而基础研发机构和应用创新部门,与生产部门在地理空间上的临近至关重要,可以更高频率更快速地交流、合作和学习。因此,在国家推动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的前提下,应该从战略上推进培养STEM人才的高水平学校落户大湾区,部署更多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同时,珠三角科技领军企业也应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共同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资源的支撑。

此外,珠三角地区要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招揽人才,推进技术移民政策改革,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支撑和动力,因此,广东转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迫切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弥补教育和人才的短板。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