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专栏丨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

2023年01月3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兔年春节期间,我国消费出现了久违的火热景象,出行人数、旅游收入、电影票房均同比明显回升。春节之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

需求不足矛盾,确实在消费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过去一年,受疫情反复、收入放缓、信心下滑等因素影响,消费表现不如预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0.2%,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32.8%,仅高于2020年的-6.8%。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只有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所以,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为主要工作目标,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随后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推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的具体举措。

年初以来,地方两会均将提振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政策内容。据悉,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将扩大消费作为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其中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文旅是2023年的重点支持方向,住房消费、家政服务、家电也是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消费品类。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稳消费政策发力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消费渐呈触底反弹之势。去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1.8%,好于上月的-5.9%,也明显好于市场预期。春节期间消费继续表现畅旺。据文旅部统计,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仅就假期出游的恢复率来看,今年春节是近三年同期的最佳表现,不过,仍然表现出收入恢复慢于人员流动恢复、远距离消费慢于近距离消费等特点,显示出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尚未全面消退。

因此,1月28日国常会要求,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

从中央部署来看,预计下一阶段的稳消费政策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稳定就业岗位。衔接拓展原有的助企纾困措施,通过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住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此来带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以此来促消费。二是促进线下消费。在疫情冲击见顶之后,居民的生活半径将逐渐恢复。可以通过多种促消费活动,促进线下接触型、聚集性消费复苏。三是加强金融支持。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接近18万亿,同比多增8万亿元,形成了“超额储蓄”,可以通过加强消费信贷等支持措施,引导储蓄合理转化。四是鼓励房地产消费。预计政策将继续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引导房地产行业风险缓释,继续鼓励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相关消费积极释放。

展望全年,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将是大概率事件。依托于上一年的低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有可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消费将由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重新转为拉动因素。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