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辛继召 实习生陈道霞 深圳报道 由地方金融局监管的商业保理等“类金融”企业,失联、空壳的排清正在进行过程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多地已清理整顿的失联、空壳商业保理企业6250余家。
商业保理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多地陆续公布纳入备案监管的商业保理名单,但数量仍不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有155家商业保理企业获得备案。
排清工作进展如何?
商业保理企业规模庞大,高峰时期曾逾1万多家,但大多为空壳企业,并未实际开展业务。这些公司成为此次商业保理风险排清的重点。
商业保理最大的集聚地——深圳,已连续发布11批次失联商业保理企业名录,总数达3856家。
包括,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去年6月公布了该市首批失联商业保理企业名录,共计600家,有阿里巴巴财富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阿里云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等。此后到今年7月2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该市第十一批失联商业保理企业名录,安歌光信、帝一、广业国际等54家失联商业保理公司被列入。
同时,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已公布3批疑似空壳商业保理企业名录,总数340家。最近的一次是3月2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了深圳市第三批疑似空壳商业保理企业名录,其中包括安理商业保理、安盛国际商业保理等51家商业保理公司。
此前,重庆市公布两批共28家商业保理公司失联情况,山东省对全省(不含青岛)商业保理企业进行了清理排查和分类处置,将包括山东富国玉丰等存在业务经营异常、经营地异常等问题的396家企业纳入非正常经营企业名单。辽宁省此前公示该省299家疑似“失联”、“空壳”商业保理企业,包括154家疑似“失联”企业、145家疑似“空壳”企业。
此外,广州市去年7月公布183家(不含注册地在南沙企业)商业保理企业被列入“失联”、“空壳”的非正常经营商业保理企业名单。广州市南沙区公布第一批非正常经营商业保理企业名单,对在清理规范中第一批被列入“失联”、“空壳”的434家非正常经营商业保理企业予以通告。
去年8月,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示对天津盛富商业保理等105家商业保理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今年2月20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该市金融、市场监管、税务三部门每年定期联合开展“失联”、“空壳”七类地方金融组织清理工作,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已启动2批次清理工作,其中第一批次清理工作已依法依规清退机构40余家,第二批次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上海市去年2月公布第一批非正常经营类商业保理公司名单,包括宝丰商业保理等262家商业保理公司皆在名单内。
今年7月以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加大了处置力度。该局7月19日公告催告相关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按规定在线备案、报送有关数据信息,一方商业保理等73家商业保理公司皆在名单内。该局称,逾期仍未按监管要求在线备案、报送有关数据信息,或今后不按监管要求及时在线备案、报送有关数据信息的商业保理公司,对其采取列入非正常经营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告、或实施相应行政处罚等必要监管措施。
清理租赁兼营保理
此前,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租赁兼营保理也在清理整顿范围之内。
7月28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更新236家非正常经营类商业保理公司名单。其中包括港能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高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国弘(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诚银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国恒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分企业近期已转型经营或主动注销。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该局及各区行业管理部门原则上不再受理相关非正常经营类企业有关业务办理申请;相关企业应至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去除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中与“商业保理”有关内容,并及时转型经营,不再从事相关业务或主动注销。
对于融资兼营保理,有保理业内人士表示,从金融防风险的角度,融资租赁兼营保理业务可能不再可行,这相当于是加杠杆,叠加风险。融资租赁兼营保理业务,相当于形成了闭环。“左手拿了资产,右手又把资产转出去了。”完成融资租赁业务,最高可放10倍杠杆,再将租赁资产保理,也最高可以放10倍杠杆,叠加数倍杠杆,放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未必有此承担能力。
非现场监测预警陆续搭建
与空壳、失联商业保理企业处置同步,地方监管机构的非现场监测预警陆续搭建。
7月5日,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公开了巡视集中整改情况。该局称,支持七类机构创新发展,努力把握监管与发展的平衡关系,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基础上,巩固夯实融资租赁业优势地位,不断擦亮融资租赁“金字招牌”。
天津市地方金融局称,针对“缺乏针对七类地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手段,没有建立起七类地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测预警体系”整改事项。该局建立地方金融机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接入市社保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委、市工信局等15个部门数据,加入互联网舆情数据,形成大数据中心。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开展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三类机构监管系统建设并已开始推广使用。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监管系统建设并已启动机构端测试工作。
7月23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韦秀长表示,将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审批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审批事项列入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权力清单,明确行使层级,规定除了小额贷款公司变更审批外上述审批事项都由省金融监管局实施。
江西地方金融局表示,将融资担保公司变更名称、5%以上股权的股东或者变更董事、监事、高管等审批事项,改为实行备案管理。协调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允许典当行先注册登记营业执照,再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
“纳入监管名单”商业保理企业
去年9月,《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印发《商业保理企业名单制管理工作方案》,对商业保理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
除了清理整顿失联、空壳商业保理公司,多地陆续公布纳入备案监管的商业保理名单。但数量仍不多,截至目前仅有155家。
去年8月,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将江西金控商业保理、上饶市募融付商业保理、江西省商业保理等9家商业保理公司纳入监管。
去年12月,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纳入监管的商业保理企业名单,拟将湖北金控商业保理、湖北酷敦商业保理、武汉国通商业保理等8家商业保理企业纳入第一批监管名单。
去年12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首批纳入监管名单商业保理企业包括重庆明德商业保理、重庆稷宏商业保理、重庆笔林道商业保理等31家商业保理公司。今年2月,重庆公布已有35家商业保理公司纳入监管。
去年12月,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对全省(不含青岛)商业保理企业进行了清理排查和分类处置,将济南国信天亿商业保理、山东乾泰商业保理及中璨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33家商业保理企业纳入第一批监管名单。今年8月,山东将山东易通商业保理、山东省鲁信商业保理、山东鑫瑞商业保理等12家商业保理企业纳入第二批监管名单。
今年1月,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将河南新发投商业保理、郑州新发展商业保理、河南大河财立方商业保理等8家商业保理公司纳入监管名录。
今年2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将北京海金商业保理、北京农投商业保理、北京中技商业保理等14家商业保理企业纳入北京市商业保理企业(第一批)监管名单。
截至目前,福建、河北分别只公布了一家拟纳入监管的商业保理企业。湖南省公布3家商业保理企业。
8月16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关于四川省首批纳入监管名单融资租赁公司及商业保理企业的公告》,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22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5号)、《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关于印发〈商业保理企业名单制管理工作方案〉的函》(银保监普惠金融函〔2020〕273号)等监管规定要求,该局开展了融资租赁公司及商业保理企业清理规范工作,现将四川省首批纳入监管名单的14家融资租赁公司及13家商业保理企业予以公告。《公告》称,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纳入监管名单的公司实行动态管理,对存在相关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企业,将从监管名单内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