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25期)|加大反垄断领域司法力度,福建省统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平台

2022年01月18日 10: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子健,索寒蕾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要加大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司法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时政要闻

  • 国务院办公厅:以RCEP生效作为稳外贸重要抓手

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提出15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继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等的保障力度。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重点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二是进一步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积极利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等,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对各类企业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支持,促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扩大进口类别,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三是缓解国际物流等外贸供应链压力。鼓励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加强国际海运领域监管,在多双边场合呼吁共同畅通国际物流。做好大宗商品进口工作,积极保障大宗商品国内供给。加快推进贸易调整援助。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作为稳外贸重要抓手。

四是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培育建设,深化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合作共建,加快培育认定新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和示范地,稳定加工贸易发展。培育一批贸易双循环企业。以合规方式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予以支持,支持各地方研究建立外贸领域用工定点定期监测机制。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

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

《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强中小微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建立办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绿色通道”, 依法保护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全面清查超标的查封、乱查封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措施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不利影响六个方面。

为依法高效办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缓解中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压力,《意见》在第四部分提出了三项具体的措施。一是将之前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绿色通道”拓展延伸到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以快立、快审、快执机制确保中小微企业账款及时回笼。二是推进协同治理,加大平安建设考评在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中的适用力度,推动将清欠情况纳入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三是支持、保障相关部门防范应对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确保商品房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司法力度

1月15日至16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要加大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司法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以高质量法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加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等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要推动民法典深入贯彻实施,加强涉及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执法司法工作。

会议指出,要着力强化执法司法供给,更好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新领域新业态新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加大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司法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依法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完善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的常态化机制,推出安商惠企的便利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家依法经营、放手发展。

会议要求,着力补齐涉外法治短板,更好服务对外工作大局。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高水平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要把拓展执法司法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关系建设的重要议题。

地方行动

  • 上海:到2025年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1月1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提出了“2+10”目标体系。

“2”是指“两步走”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10”是指到2025年计划实现的10项具体指标。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等。

《纲要》和《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聚焦“高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价值和运用效益。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含金量”和经济“贡献度”。

第二,对标“高水平”,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围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标,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快速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的全链条保护闭环体系。

第三,坚持“高标准”,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紧扣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构筑知识产权服务优势。

第四,突出“国际化”,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生态。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建设。

  • 福建:实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替代第三方评估

1月11日,福建省发改委召开全省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启动暨培训会,正式实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启动监测督导平台试运行。

福建省发改委牵头会同45个省有关部门和全省九市一区,积极探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新途径,运用“数字福建”建设成果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经验,创新推出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替代原有第三方评估。

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省统建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从营商环境日常监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现场核验督导三个方面,客观反映营商环境现状,对标先进地区,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福建省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突出四个特色:

一是全量化。18个一级指标、61个二级指标、302个监测事项实现全部量化,确定指标的同时,明确数据来源、传输方式和频次。各环节实现量化得分。

二是全周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施省对市、市对县三级全周期动态监测督导。572个采集数据项中,54.38%的数据每季度更新,其中21.33%每日更新。

三是全闭环。根据日常监测、市场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定期产生问题清单,督导地方政府整改提升,将各地整改情况纳入监测内容,实现监测与督导的全闭环。

四是多维度。着眼政府工作力度、创新能力、工作成效、市场主体感受等,多维度开展监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分为日常办件满意度调查和年度标准问卷满意度调查,围绕指标体系多维度、分类开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智库—21世纪经济研究院,着眼于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数据内涵与价值,打造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系统,以大数据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提高营商环境建设标准化、便捷化与智能化水平。

通过将指标建构与数字技术充分融合,以直观的可视化元素和丰富的图形渲染形式,实现营商环境相关指标实时监测、预警预判、对标对比、研判分析,通过营商环境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该系统可从宏观经济、中观产业、微观企业、涉企审批、政务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运营等层面,协助政府部门实时监测营商环境运行态势与进退情况,掌握各指标数据的异常预警信息,并与对标区域开展重点营商环境指标横向对比。

2021年7月,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系统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认证。2021年9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营商环境数字化解决方案”,从454家智库中脱颖而出,获评2021年中国智库AMI综合评价“内部治理创新”参考案例。)

典型案例

  • 上海:在浦东新区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

1月1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共32条,对标上海优化营商环境5.0版,聚焦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治理数字化扩展应用场景和包容审慎的市场竞争监管规则,探索提供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更多“一站式”标杆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若干措施》提出,在浦东新区试点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由市场主体自主申报、登记机关形式审查的行政确认模式,市场监管部门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予以确认并当场登记。由实施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待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帮助各类市场主体以最快速度进入市场“大门”。

在全市范围内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实施5大类9个品种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发放许可证前不再进行现场核查。这意味着,企业从原先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取得许可资质开展经营活动,现在,直接“当场办结”。辖区监管部门在发放许可证后30个工作日内对食品生产主体实施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企业撤销食品生产许可。

根据《若干措施》,上海正着力探索实现电子证照移动端“一照通用”,并将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年报智能化“多报合一”,探索标准化资助“免申即享”。 

此外,今年上海将在广告、价格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免罚情形,探索制定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3.0版。同时,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明确不采取强制措施所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并出台配套制度。这也将是上海首次尝试推出“免强”清单。

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共有市场主体突破318万,其中,企业267.2万,比上年增长10.8%。相当于每千人拥有企业数107.4户,位居全国第一。日均新设企业更是多达2174户。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离不开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 佛山:1.6亿元补贴企业春节前后稳岗留工

1月11日,佛山举行全市春节前后援企稳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将推出援企稳岗五大礼包及五大政策,包括派发千万元现金红包、派送电影套票、提供返岗交通费补贴、提供新增员工补贴等举措。

其中,五大礼包囊括了派发1000万元现金红包、提供1万人次新春剪发服务、派发10万张佛山景点门票、发放1万张电影票等惠民举措。同时,佛山还将组织电影放映队送电影进园区、企业、工地,举办“我在佛山过大年”新春年俗体验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等,在全市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五大政策则包含返岗交通费补贴、新增员工补贴、初次就业补贴、共享用工补贴、稳岗示范性奖补5个方面针对性政策措施,共计投入1.6亿元助企业稳岗留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