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诈防线,防治走在前面

2022年08月03日 18:12   广东海洋大学   叶漫盈
“守护钱袋子建功新时代”全媒体创作大赛·参赛作品

作者:广东海洋大学 叶漫盈

科技的日新月异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近年来也成为了新型网络犯罪的帮凶。在虚拟空间的外衣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涉及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严重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如何更好地应对电信诈骗,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充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每一个时代赶考人都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诈骗手段更新迭代,防不胜防。39.4万是我国近一年来所破获电信案件的数量,63.4万是犯罪嫌疑人的数量,这些数字触目惊心,背后更是大量受骗人无法挽回的血汗。常见的电信诈骗活动是犯罪嫌疑人通过掌握受骗人的淘宝购物记录和个人信息,用因“丢件”、“破损”等无中生有的理由借口赔偿,以获得受骗人的验证码随后盗用钱财。在网络发达和流通迅速的今天,这些被盗走的资金往往难从源头寻回,成为受骗人吸取教训的重大代价。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犯罪者更是公然挑战国家意志,用人民群众对医护的信任骗取钱财。此前,有受骗者盲目听任假扮上门转移密接人员的信息,在犯罪者的一步步指引下提供了全面的个人信息和验证码,受骗者的银行存款瞬间落入犯罪人囊中。可见,电信诈骗活动已经形成了黑灰色产业的技术链、网络链和资金链,欺骗性和迷惑性都日趋增强,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点,造成许多网民的信息在网络上“裸奔”的不利局面。面对瞬息万变的诈骗手段,防范和防治要走在诈骗前面,反诈行动要迈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根源上产出犯罪土壤。

诈骗防治应各方合力,万众一心。“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在警示宣传的背后,是全民参与、全社会反诈的浩荡声势;“群众能减少损失,我们打多少个预警电话、发送多少个预警信息都乐意”,在一位民警心声的背后,是近年来国家反诈中心app累计向群众预警2.3亿的务实行动;2021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余起,在数字的背后,是公安干警的不辞劳苦和不畏艰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见招拆招,更要走在防治前面。坚持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防控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反诈防骗的科技含量、智慧含量、创新含量,我们才能构建起全民反诈防线,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