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之迎 编辑/鄢子为
房产中介一哥,股价飘红。
9月6日,贝壳港股涨超7%,总市值达1876亿港元。业绩公布之后,其4个交易日共上涨20%。
贝壳刚发布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总交易额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4成;扭亏为盈,净利润为40.5亿元。
据此计算,平台每月的交易额近3000亿元。
“房地产行业由高增长向注重质量和体验的转型,带来巨大的可能,但伴随着成长的阵痛。”业绩会上,贝壳董事长、CEO彭永东坦言。
经历阵痛之后,44岁的彭永东要带领千亿贝壳,“翻越第二座山”。
注重回款
贝壳新房业务,成长迅猛。
财报显示,上半年,其新房业务收入,已超过存量房,达171亿元。
贝壳管理层提到,新兴业务迅速成长突破,建立在经营健康度和佣金回款管理之上。
二季度,贝壳新房业务应收账款回款周期缩短至52天,同比缩短56天。换句话说,去年同期回款要3.6个月,今年只要1.7个月。
彭永东推行“预付佣”模式,以防开发商出险带来佣金“坏账”风险。二季度,“预付佣”占总佣金的比例,大幅提升至53%。
“预付佣”是指贝壳代理销售新房项目时,要求开发商将佣金支付节点前置到代理销售完毕前。此前,银行放款后,开发商才结算佣金。
弱市之下,他选择优质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二季度,新房收入里,来自国有开发商的佣金占比近一半。
彭永东看好的家装家居业务,今年起飞。
“装修的报价繁复,到底有多少项?能不能事先就和客户说明白?不要打一个空调孔加收100元,还需要我自己找人!”他曾这样吐槽行业现状,认为存在巨大机会。
该业务上半年净收入40亿元,去年同期仅为11亿元。
贝壳解释,收购圣都家装后,业绩合并入账,以及订单量增加、交付能力提高,推动总交易额增长。
“贝壳能有这样的表现不容易。”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告诉《21CBR》记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会稳定在10万亿到12万亿元之间,市场逐步恢复,贝壳随之调整,这是决定发展的关键。
新添一翼
“我们正处于行业发展轨迹切换的当口,‘住得好’替代‘买到房’成为需求的第一位。”彭永东判断,真正关注人和住的黄金时代,刚刚到来。
面对地产行业的水温变化,彭永东认为,贝壳“既感振奋,亦充满敬畏”。
2个月前,他发布公开信《翻越第二座山,吹响集结号》,启动“一体三翼”战略,调整组织架构。
其组建经纪、家装、惠居、贝好家四条事业线。
“目的只有一个——帮消费者‘安居’、助服务者‘乐业’”,彭永东表示。
此次新开拓的贝好家事业线,被看作是贝壳进军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标志。
“这是新设的一翼,共筑好产品、好服务,推动房屋供给侧升级,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彭永东在信中说道。
彭调兵遣将,委任贝壳首席运营官徐万刚为副董事长,担任贝好家事业线首席执行官,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业绩会上,贝壳并未透露贝好家事业线的更多信息。
“从某种角度来说,贝壳进军地产开发业务,我是不乐观的。”陈晟表示。
他认为,存量房的流通率,中国只有1%-2%左右,发达国家能达到5%-6%,更高的能达到10%。存量房交易这一块,未来蕴藏着非常大的空间。
“在房地产服务行业,包括资产管理、交易优化、二手房等方面,还有很多优化空间。”陈晟指出,贝壳应聚焦在自己的交易服务上。
提高店效
从“买到房”向“住得好”切换,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彭永东认为,“门店和经纪人进入存量时代,规模扩张不再是重点,效能提升才是核心。”
上半年,贝壳平台门店和经纪人数量,止跌回升。
截至6月末,经纪人数量为43.58万名,同比增加5%。
彭永东认为,经纪人的角色,正从促单向居住服务专家转变。
其持续推进大店模式。第二季度,链家店均经纪人数量为18.1人,同比上升16%,贝联店均经纪人数量为8.7人,同比上升7%。
上半年,贝壳平台的门店平均店效,同比提升80%。
“大店是趋势,随着佣金蛋糕向经纪人群体倾斜,门店经营者的利润率会下降。”彭永东提出,只有做大店、做大营业额,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楼市进入新阶段,政策“工具箱”打开,提振市场信心。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接连落地“认房不认贷”;央行放“大招”,存量房贷款利率也将下调。
“这些政策将为市场复苏带来有效支撑,国内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贝壳管理层预计,下半年,存量房市场会逐渐复苏,新房市场会在第三季度震荡筑底。
“攀登第二座山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贝壳的伙伴们,跟上!”彭永东在公开信末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