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突破!以岭药业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获循证医学证据

2023年11月22日 17: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11月16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成果发布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发布的最新科研 “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30天及1年临床结局,特别是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

该研究论文在全球四大医学顶刊之一《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国内外专家学者点赞该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成果发布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指出,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尽管目前借助了很多再灌注手段,溶栓或者介入治疗,但是仍然面临着非常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尤其是发生无复流损伤情况下,对病人的损伤更大,因此我们临床上急需一种新的药物或者治疗策略,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据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凶险,病死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乃至全球老、中、青三代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针对急性心梗介入后血运重建,虽然目前有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介入术后无复流、心梗再发、再灌注损伤等临床情况,导致心梗再发住院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来防治这些问题,临床亟需新的药物或新的治疗策略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

“致命杀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 亿,其中脑卒中 1300 万,冠心病 1139 万,心力衰竭 890 万,高血压 2.45 亿。目前,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280万,脑血管患病率人数超过2000万,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约177万。

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主要由于心脏和脑的血流被阻塞所致。当血管突然发生阻塞时就称为冠心病急性发作。冠心病急性发作会导致心肌缺血,当心肌持续缺血到心肌坏死就被称为心肌梗死。大多数冠心病发作会发病突然而且严重。严重的冠心病发作可能引起心跳骤停导致猝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透壁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ST段弓背向上抬高。STEMI病理基础主要是冠脉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闭塞性血栓。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内可见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左心室膈面(右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后间隔和右心室梗死,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梗死,可能累及房室结。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引起左心室广泛梗死。右心室和左、右心房梗死较少见。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死。在全身症状上,主要有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数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75%-95%的病人会出现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早期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然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心肌再灌注通常不足,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有5%-50%的患者会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等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加重心肌损伤、扩大梗死面积以及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CMD 成为 STEMI 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而且,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第一时间为STEMI患者行PCI治疗,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

韩雅玲指出,通心络胶囊在我国广泛应用,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代表性中成药,通过既往系列研究显示,通心络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无复流、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而且在大量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心络”新突破

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国应用广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药物。上市多年来,先后围绕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既往研究显示,通心络可显著减少心肌无复流和梗死面积,保护心肌细胞,且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CTS-AMI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的子课题之一,由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全国124家医院参与。

该研究共纳入中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该研究证实了在大规模心肌梗死人群中通心络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能力。

针对该项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教授给予高度评价:“中医药对急性传染病和慢病有确切疗效,但是现在急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说清楚、讲明白其机制,这些成为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和科学决策的国际公认方法,而通心络的这项研究正是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从机制走向临床,证实了其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确切疗效,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临床价值。”

早在今年2月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杨跃进教授就汇报了通心络防治AMI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与临床突破,重点介绍了通心络对心血管内皮和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及机制等。

杨跃进表示,团队在中华小型猪身上建立AMI/再灌注模型,并进行预给药后测定无复流范围。结果表明,通心络预给药1-3小时,能够缩小心肌无复流范围和梗死面积分别达到80%和32%,并且该效用能够被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完全拮抗。此外,研究发现,通心络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selectin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且能被PKA抑制剂H-89部分消除;可以降低微血管渗透性,减轻组织、细胞和线粒体水肿,抑制水通道蛋白表达,且能够被PKA抑制剂消除。

综上证实,通心络主要作用及机制为:激活PKA通路,增加eNOS磷酸化和活性,提高内皮间连接蛋白表达,进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缩小AMI心肌无再灌注面积,减轻心肌出血、炎症、细胞凋亡,缩小梗死面积。

除此之外,通心络也被证实具有对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杨跃进指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能够抑制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凋亡,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且这种作用能够被MEK/ERK通路抑制剂消除。这表明通心络可以通过激活MEK/ERK通路,促进自噬、减少凋亡,对CMEC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为探索通心络是否可直接保护心肌细胞,杨跃进团队同步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发现,通心络通过激活miR-128-3P/ p70s6k1信号通路,直接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此外,杨跃进团队开展了进一步的细胞和动物研究,首次发现,心肌细胞能够对话(crosstalk)内皮细胞,是强化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

也就是说,通心络可以通过保护心肌细胞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得到保护的内皮细胞也会反过来保护心肌细胞。

据悉,通心络胶囊是以岭药业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专利中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为国家医保甲类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品种。1996年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为国家医保甲类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品种。“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心络生产工艺“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获2007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针对通心络开展的多项上市后再评价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抑制斑块、保护微小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

虽然研究证实了通心络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但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华盛顿医学院心内科教授理查德·巴赫(Richard Bach)表示,就像屠呦呦从中草药青蒿中鉴定和衍生出青蒿素为治疗疟疾提供有效药物一样,对通心络特异性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进而为全世界提供治疗STEMI的中药将是下一个重要突破。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