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常被吐槽不给力。但一段时间内徘徊不前并非A股特例,投资大师巴菲特、彼得·林奇也曾遇到过美股长时间“原地踏步”、甚至大跌的情况。
那么,他们是怎么想的,又做了啥?
20世纪7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进入“大滞胀”。
1970-1979年的十年里,道琼斯工业指数几乎原地踏步,十年上涨仅4%(1970年初的800点,到1979年底的838.74点),期间还在600点左右徘徊了好几年。
把道指上述十年的走势图拉出来,是这样的:
道琼斯工业指数走势图 19700101-19791231
数据来源:Wind
但是熊市并非没有机会。
1970年代美股整体欠佳,但投资界却群星辈出:
1970-1976年,巴菲特、邓普顿、约翰·涅夫分别跑赢大盘188%、88%、22%;
1977-1981年,彼得·林奇跑赢大盘308%,巴菲特业绩也超出大盘204%。
这些投资大师身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财通证券在《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如何赢在1970s?》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投资大师的经验。
我们精编了部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熊市是赚钱的起点
巴菲特
▼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漂亮50”破灭、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经济滞胀,在众人恐惧的动荡之年,巴菲特开始抄底了。
其中的经典,就是抄底某报业公司(简称A公司)和某险资企业(简称B公司)。
但是股神的抄底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1972-1973年,巴菲特逐步购入A公司。
到1973年底,已经持有A公司10%的股份,持有均价为22.69美元。
受“漂亮50”泡沫破灭、水门事件、第一次石油危机等一系列利空事件影响,1974年底,A公司股价跌到了17美元,较持有均价下跌25%。
直到1976年,A公司业绩迎来拐点(盈利增速估算116.5%),年涨幅达到136%,后续持续上行。
也就是说,巴菲特经过两年多等待,才守得云开见月明。而且A公司当时是巴菲特的重仓股,“熬”的过程可能并不比A股投资者轻松。
▼
1976-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但较低的市场估值正是巴菲特“喜闻乐见”的,当时标普500指数PE已经落到8-10倍区间。
趁着危机期间,巴菲特买入B公司。
彼时B公司股价从61美元跌至2美元,甚至接近破产估值。
巴菲特以每股3.18美元买下130万股,当年即获利50%。
此后在1977年、1979年、1980年持续加仓。
B公司具有高成长性、低成本和优质客户等优势。
1979年税前利润达到2.2亿美元;1981年,伯克希尔超过一半的净值增量是来自B公司业绩。
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 1974年美股跌到谷底时
彼得·林奇
1977年是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第一年。
这一年,美股牛市终结。
道琼斯指数跌17%、标普500跌11.5%。
而之前两年,道琼斯指数上涨38.32%、17.86%;标普500指数上涨31.55%、19.55%。
彼得·林奇是在熊市中“开局”的。
1977年市场估值普遍较低,超过76%的公司估值在10倍以下,他认为捡到了宝,上任后即大举加仓股市。
1978年石油危机后股市回暖,彼得·林奇取得32%的收益率;
1979年标普500上涨12%,彼得·林奇这一年收益率为52%;
1980年标普500大涨25%,彼得·林奇收益率则高达70%。
1981年,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加息,标普500跌近10%,市场估值跌到5倍上下。
彼得·林奇保持了镇定和冷静,开始抄底银行股和汽车股。
当时,麦哲伦基金资产的9%投向了投资12家银行,10%的基金资产投到了汽车股。
1982年,美联储降息,降幅近50%。
由于彼得·林奇1980-1981年持仓成本低、安全边际大,最终获益颇丰,两年收益分别为70%、16%。
对彼得·林奇来讲,熊市才是赚钱的起点:
“毫不奇怪,股市大跌让麦哲伦基金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1978年,我所持有的前10大重仓股PE在4-6倍,1979年更是只有3-5倍。当一个好公司股票的PE只有3-6倍时,投资者几乎不可能会亏损。”
02、敢于逆市重仓
在机会面前,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敢于重仓持有。
▼
巴菲特前5大重仓在组合中的权重大多在60-80%之间。
1972-1973年投资A公司时,巴菲特以1060万美元持有其10%的股份,而当时伯克希尔的净资产仅为9290万美元。
1973-1977年不断加仓后,据估计A公司一度占据巴菲特半数以上股票投资仓位。
▼
彼得·林奇虽然换手率高,但遇到机会时,也不会手软。
1980年代初,彼得·林奇逆市重仓汽车股。
当时他陆续买入C公司,直至资金达到麦哲伦基金的5%,这也是当时美国证监会允许的最大持股比例。
彼得·林奇遗憾地表示:
“如果法规允许的话,会把基金资产的10%~20%都投在该公司上”。
同时彼得·林奇还在建仓另外几家汽车公司。
1982年,整个汽车板块占到基金总资产的10.3%。
由于看好汽车板块,彼得·林奇甚至一改频繁交易的做法,对5只汽车股采用了“买入并持有”策略,汽车板块也为麦哲伦基金贡献了巨大收益。
好机会不常来。天上掉馅饼(金子)时,请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顶针。
——巴菲特
其实不论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都有各自的求生、赚钱方式。
牛市是傻傻的投资者赔钱的原因,熊市是聪明的投资者赚钱的原因。
就A股而言,积极因素也在酝酿(详见《“五穷”之后,6月A股怎么走?信息都在这儿》)。如何把握机会、蓄势待发,或是更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