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资盘持续回流,港股市场拉动人气
上半周沪指走平,创业板指涨0.5%,两融股票加权价格指数走平%,中证2000指数涨1.8%,日均成交金额为1.82万亿元,较上周的日均值增加6%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8472亿元,较上周五净入92亿元,其中沪市净流入41亿元,深市净流入52亿元。周一净流入161亿元,周二净流出69亿元。周三强势反弹,估计净流入80亿元,下半周流入减缓,全周估计净流入180亿元。节后至本周二,融资盘大幅回流863亿元。
上半周全市场的日平均维持担保比率为270%,较上周的271%回落。周三回升估计约为271%。
周二早上本栏提到:“Deepseek概念指数节后9个交易日累近上涨50%后,情绪即将从高潮转入震荡期,分化必属当然。投资者要注意短线风险。不过当前Deepseek引发的社会热度、政策热度以及港股科技股热度都仍在,投资者可从其他板块的轮动节奏中寻找机会,如机器人、锂电池和消费电子等。
同时,由于本周一沪指上攻力度不够强,整体仍在上周形成的中枢之内。周二至周三预料会在此中枢内震荡,并扩展成自1月10日以来的第二个5分钟中枢。相对之下,创业板指数自节后的一分钟上升趋势行情仍在延续,但如果周二不能继续上攻,则走势容易将转为盘整下行,周期至少三日。”
周二Deepseek概念股出现明显分化,部分资金获利了结。虽然固态电池板块接力但难改大盘出现调整走势,人气有所回落,融资盘当天净偿还70亿元。不过港股走势仍极为强劲,超大盘科技龙头股保持上升势头,周三华虹半导体H股和中芯国际H股以及金力永磁H股、速腾聚创等自动驾驶概念股大幅拉升,带动A股半导体和自动驾驶板块全面上涨。
自去年9月以来,南下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呈加速之势,月均千亿元。外资投行近期也纷纷调高中国科技龙头股评级。内外资共振形成港股科技股的大型估值修复行情,出现中芯国际A股横盘,而H股连续大幅上行的局面,人气居高不下,并对A股市场形成拉动作用。
周三A股市场最大热点是宇树科技概念股,带动人形机器人板块加速上行。市场人气再度炽热,创业板指数再回到周一下午形成的一分钟中枢位置,已完成五分钟中枢构造。目前对指数最大推动作用的Deepseek概念、人形机器人和半导体芯片等科技类个股,相对拖累指数的是券商、家电、白酒等传统消费和金融类个股。后期创业板指数要加速上行,要看权重极大的锂电池板块是否能接续发力,否则仍要维持五分钟中枢震荡的局面。
二、人气炽热,快进快出行为增加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为3717亿元,日均值为1859亿元,较上周的日均值增加9%。融资买入额占两市成交之比为9.9%,与上周基本相同。融资买入与融资余额之比为10.1%,较上周的9.5%上升。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偿还额为3625亿元,日均值为1813元,较上周的日均值增加10%。调仓换股,快进快出行为增加。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交易占比为19.6%,较上周的19.5%上升。折算成一周的换手率为100%,较上周的93%上升,科技股上行带来的人气情绪,处于炽热阶段。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板块融资盘流入居前的是: 电子12.9亿元、智能机器11.2亿元、锂电池11.2亿元、医疗服务9.2亿元、传媒8亿元、证券6.8亿元、电气设备6.7亿元、5G4.7亿元、医药生物4.6亿元。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个股融资盘流入最多的是: 神州数码6.93亿元、中国联通6.42亿元、光线传媒6.21亿元、韦尔股份4.28亿元、三花智控3.45亿元、拓维信息3.31亿元、东山精密2.94亿元、比亚迪2.8亿元、中际旭创2.64亿元、立高食品2.45亿元。
三、璞泰来融资盘小幅流入
璞泰来(603659)近期低位反弹,融资盘小幅流入。上周四和周五的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59亿元和0.44亿元,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47亿元和0.69亿元。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盘净流入0.18亿元。
根据东莞证券研报,公司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创新产品领先布局奠定增长潜力。
公司为头部负极材料厂商和自动化装备解决方案并行的平台型企业。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快充负极新品已满足6C的性能要求,配合自产粘结剂的使用可满足8C快充性能要求,相关产品逐步开始批量出货。同时,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可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膜材料和粘结剂领域,基膜设备国产替代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已完成拉伸、萃取和烘箱的自产样机开发,也正在开发单线2亿㎡以上的基膜设备产线。
此外,公司复合铜箔正在量产准备,预计量产后成本将低于传统铜箔。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发,现已完成固态电解质LATP和LLZO的中试,已建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
预计2024-2025年EPS分别为0.84元、1.05元对应PE分别为17倍、13倍,维持增持评级。
四、保隆科技融资盘小幅流入
保隆科技(603197)近期震荡反弹,融资盘小幅流入。上周四和周五的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48亿元和0.64亿元,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58亿元和0.43亿元。节后以来融资盘净流入0.79亿元。
根据财信证券研报,公司通过自研+并购形成压力类、光学类、速度类、位置类、电流类、加速度类共6大类、40多种车身传感器产品布局,平均单车价值量约1000元。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已布局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环境感知传感器产品并持续新获订单。
空气悬架先发优势显著,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最大增长点。根据盖世汽车数据,2024年1-10月公司共交付空气悬架10.91万套,市占率为17.50%,占据行业领先位置。随着国产化加速+配套车型价格下探,公司先发优势显著,在手订单持续达产后营收将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在手订单不断转化,空气悬架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最大的增长点。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1.51亿元、89.22亿元、106.6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 亿元、5.77亿元、7.38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6.69%、42.69%、27.95%,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14.08倍。考虑公司传统优势业务经营稳定,空气悬架及传感器等新兴业务将持续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我们看好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参照同行业公司给予2025年市盈率区间15-20倍,合理区间为40.8-5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