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昨日集体调整,截至收盘,沪指跌0.46%,深成指跌1.23%,创业板指跌1.35%,沪深两市成交额7455亿元。两市超4000只个股下跌。盘面上,电力、有色金属、第三代半导体、虚拟电厂板块涨幅居前;互联网电商、铜缆高速连接、房地产服务板块跌幅居前。ETF方面,电力板块再度活跃,电力ETF南方、嘉实基金绿色电力ETF分别涨2.03%和1.89%。
电力行业的持续上涨,这表明市场对电力行业的前景持续看好。在碳中和与能源安全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绿电发电量占比在过去10年中从3.3%升至15.5%,显示出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然而,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了挑战。火电利用小时数受到挤压,电网对调节资源如火电及储能的调度需求提升,特高压建设变得迫切,区域负电价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前不久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预示着改革将进一步加速。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改革的金字塔模型提出了三个关键步骤:首先,每个电源的各种价值,如环境价值、调节价值、基荷价值和发电成本等,都应得到充分反映。例如,去年11月落地的容量电价政策,以及今年2月出台的辅助服务电价纲领性政策,都是这一步骤的体现。其次,市场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目前,各省的建设框架已经出台,未来将引入更多交易主体。最后,实现电价恒等式,即各类电源的价值均应得到反映,如“绿电电价+调节成本”与“火电电价+环境成本”的挂钩。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电力行业的投资机会变得愈发清晰。火电作为基荷电源,其价值将通过容量电价、电量电价和辅助服务得到体现,预计ROE中值将维持在10%。华能国际Q1的容量+辅助服务收入已约等于火电整体利润,这为火电行业的盈利前景提供了有力证明。从用电量来看,1-4月全社会用电量实现高速增长,累计达到307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4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7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显示出用电需求的强劲增长。在发电端,1-4月规模以上电厂累计发电量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特别是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20.4%,占比3.8%,显示出新能源发电的巨大潜力。新增装机容量的增长也显示出电力行业的活力。1-4月我国电力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8882万千瓦,同比增加5.2%,其中光伏新增装机占比高达67.7%。4月当月新增总装机193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3.7%,但水电装机增长超预期,显示出水电行业的复苏。电力投资整体稳增,电网投资增速较快。这些投资不仅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提供了动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预计电力行业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投资方向上,发电侧电源的价值兑现是关键。火电、水电、核电和绿电都将迎来各自的发展机遇。火电将通过电量价值、容量价值和灵活性价值的体现,维持其作为基荷电源的地位。水电则因其稀缺的低成本和低碳特性,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核电作为未来的基荷电源,将发挥其稳定性优势。绿电则因其高成长性和绿色价值,成为投资者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