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报道
12月31日,A股完美收官。
沪指涨0.57%,深成指涨0.41%,创业板指收平。
整个2021年度,上证指数全年涨4.8%,深证成指涨2.67%,创业板指大涨12.02%。
回顾本年新能源、化工、有色、煤炭、钢铁涨势如虹,年度涨幅在40%-50%左右,新能源是全年主线,消费全年表现高开低走,表现出乎意料的差,家电、社服、食品饮料、医药全年收负。
表现更出人意料的是中概股、互联网股等,万得中概股30指数今年下跌55%,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下跌34%。
在动荡之中,年底各路资金为2022年开年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资金在年底涌入股市。
截至12月31日,12月以来,ETF基金(非货币,下同)净流入超766亿元,本周已净流入258亿元。
同时,北向资金在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净买入45.73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超170亿元。12月内累计净买入890亿元,月净买入额创历史新高。
那么,年底这些大量涌入A股的资金流向了哪?机构将如何布局明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稳增长的预期下,其中的“困境反转”跌出来机会的蓝筹股和“高景气”新能源两大方向是资金年底投资的主要方向,而“困境反转”方向流入的资金量要大于“高景气”。
短期来看,机构大多认为在2022年的“春季躁动”中,“跌出来机会”的蓝筹股,包括金融、地产、消费、医药更有机会上涨。而从2022年全年来看,“高景气”行业,如新能源、科技、军工等方向则优于“困境反转”方向。
资金抄底“困境反转”+“高景气”
年底,A股资金走向分歧,一部分资金兑现收益,更多资金在布局2022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30日(以下同),12月以来ETF基金(非货币)净流入768亿元。
12月以来,净流入最多的ETF基金是沪深300ETF(510300.OF),高达162亿元,仅本周就净流入62亿元。
紧随其后的上证50ETF(510050.OF),本月净流入133亿元;中证500ETF(510500.OF)净流入100亿元。上述三只宽基ETF基金,也是本周资金流入最多的ETF基金,分别流入62亿元、41亿元和38亿元。
资金年底投资宽基的逻辑是两个方向:
一是“跌出来的机会”,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今年分别下跌10%、5%,资金进入是“抄底”。
二是2021年涨得多的中证500,今年大涨15.58%,资金继续看好。
而在主题行业ETF基金中,资金12月以来净流入排名前列的主要集中在今年大跌的领域上,包括中概互联网ETF、恒生互联网ETF、医疗ETF、饮食ETF、恒生科技指数ETF,分别流入了50亿元、49亿元、29亿元、28亿元、26亿元。
除了“抄底”大跌资金之外,资金投资的另一个逻辑是处于“高景气”赛道的新能源ETF基金,两只新能源ETF基金在12月也分别获得15亿元和10亿元资金净流入。
年底资金的抄底路径很明确:
最受欢迎的是有望“困境反转”的行业或主题,包括今年跌幅最多的互联网、中概股、医药、饮食等方向,也包括今年大跌的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它们投资背后的逻辑是2022年“稳增长”预期下的估值修复。
其次年底受欢迎的赛道是“高景气”的新能源。今年新能源指数涨幅已超过60%,但在双碳目标下有望“强者恒强”,资金继续涌入。
而同样年底大量涌入A股的“聪明钱”北向资金,年底买了什么?
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147亿元,12月净流入890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4321.7亿元,较上年净买入额翻番,年度净买入额创历史新高。
12月以来,北向资金买入最多的10只个股是:
东方财富65.26亿元、中国平安43.14亿元、招商银行41.23亿元、中信证券34.89亿元、贵州茅台32.45亿元、宁德时代29.07亿元、万华化学26.66亿元、兴业银行26.01亿元、海尔智家25.78亿元、韦尔股份24.56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北向资金年底买入的全都是大蓝筹股,一半集中在金融,此外是消费、科技等领域。
而北向资金最近7天净流入最多的是高景气的新能源股——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分别净流入18亿元和5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今年表现较差的金融股——中国平安、兴业银行,分别净流入5亿元、4亿元。
简单来说,北向资金年底看好的方向是金融和新能源,遵循的仍然是“困境反转”+“高景气”两大方向。
机构眼中的2022年投资机会
目前万得全A动态市盈率19.9倍,市净率2.03倍,处于历史中枢。
在此背景下,记者查阅来自基金公司的10多份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显示,机构对2022年A股行情的共识是“震荡”,认为有结构性行情,指数没有系统性风险,但是也没有指数级行情。
不少基金公司认为,2022年一季度将是政策发力的窗口期,一季度有望迎来春季躁动行情。
华泰保兴基金认为,2022年权益市场在“稳增长,宽信用”预期下,年初将积极可为。
但2022年A股投资机会在哪?将会呈现怎样的节奏?
万家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阶段性看好政策“稳增长”主线,如:钢铁、建筑、建材、煤炭等。
前海联合基金则表示,展望2022年,开年低估值传媒、地产、建筑可能会有估值修复行情。
但前海联合基金认为,随后市场仍会重回高增长高景气赛道,新能源产业链高成长主线有望延续,并进一步往计算机、半导体、军工蔓延。
“中期看随着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智能制造战略推进背景下科技研发创新投入有望持续加大,高端制造、信息技术、5G应用如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有望进一步打开空间。”前海联合基金表示。
而华泰柏瑞基金认为,2022年一季度有望迎来春季躁动行情,小市值风格延续强势,市场结构受外围影响波动仍存。二季度宽信用及海外通胀回落,A股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大盘蓝筹布局时间窗口临近;下半年盈利回升将集中发生于科技成长、可选消费类行业。
华泰保兴基金表示,2022年,大小风格预计均有表现机会,上半年可能更偏中小盘风格,下半年随着经济企稳预期,可能风格偏向大盘。
万家基金表示,短期看周期(地产、券商)、中期看消费(食品饮料、医药、猪),长期看成长(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光伏、军工)。
广发基金指出,2022年,具体到行业与风格方面,短期金融和消费反弹。但政策加杠杆的方向结合未来的盈利预测,行业上的排序是科技制造>消费>金融>周期,风格上小盘成长>大盘成长>大盘价值>小盘价值。
总体来看,展望2022年,机构大多短线看好具备“困境反转”的蓝筹股,包括金融、地产、消费、医药等;拉长到全年来看,则更看好成长空间较大的新能源为首的科技股。这与年底资金大量流入的方向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