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2021年中国外贸增速“一枝独秀”的动力与趋势

2022年01月15日 20: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春顶,田奥

1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1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1.4%,外贸增量达到了1.4万亿美元。这是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了历史高点。其中,出口3.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2.6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进出口增速均创2011年以来新高;贸易顺差676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另外,2021年1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8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3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9%;进口2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贸易顺差944.6亿美元,较11月大幅反弹,增加227.4亿美元。

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20年间,我国进出口增长超过8倍,货物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重构等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交出亮眼成绩单,保持两位数增速,在全球“一枝独秀”,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也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外贸作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不仅满足了全球市场的需求,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贡献。

    2021年外贸增长取得突出成绩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要的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近年来,在全球疫情、贸易保护主意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实现了竞争优势的转变和转型,朝着贸易高质量发展方向,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从产品看,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合计又增长了13.2%;医药材及药品出口增长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二是我国政策的推动和“政策红利”。近年来,我国不断开放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商谈区域贸易协定,尤其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2021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均保持增长,与东盟、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9.7%、19.1%和20.2%。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23.6%,与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同比增长18.1%。我国始终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从原先的要素和商品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同时推出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贸发展。

三是新冠疫情冲击下,国外受到冲击更大,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国迅速响应积极应对,控制及时得当,让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很小。其他国家在疫情的冲击下,几乎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对外部产品的需求,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扩大了进口的需求。这些政策措施扩大了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为中国出口带来了更大的机遇。2021年,中国对欧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过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过40%。

展望2022年的外贸形势,我国经济韧性强,将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为外贸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外贸新动能不断集聚。因此,2022年的外贸增长趋势整体上将积极向好,并且会沿着高质量的发展路径不断升级,但在增速上可能会有所放缓。

2022年增速或将有所放缓的影响因素包括多方面。一是2021年贸易增速基数大,给2022年的外贸增长速度带来压力。二是2022年全球疫情反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三是世界各国持续量化宽松,带来的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商品价格抬升,也将给中国外贸增加不确定性。

但2022年外贸形势向好的有利因素也非常突出。一是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世界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不会改变。二是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不断显现,包括RCEP的生效将助力外贸发展,一系列稳定外贸的政策措施将推动外贸发展。三是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贸易新业态不断发展,将成为我国外贸增长中的新力量。四是“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新机遇。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流通科技产业创新院常务副院长;田奥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