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徐科飞:融资问题始终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大湾区应透过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2022年01月15日 2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  金融创新正成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聚焦金融改革开放的重点领域,在大湾区部署26项金融开放创新工作。

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动各项金融创新措施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和债券“南向通”正式启动,港澳居民开立内地银行结算账户试点工作逐步实施,地方政府赴港澳发行绿色市政债有序推进……

民革广东省委会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革广州市委会经济委员会主任徐科飞对大湾区金融创新尤为关注。日前,徐科飞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分享其关于大湾区强化跨境金融管理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更多思考。

推进粤澳深度合作区跨境金融管理创新

《南方财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您如何看待我国跨境金融的发展趋势?这其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徐科飞:2020年,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2547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73%。这说明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仍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并持续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为境内外投资者跨境配置资产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跨境金融会形成新态势,未来,加快跨境金融管理创新,将成为支持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

最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环境在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广东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1万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业务量3万亿元,占全省业务总量的72.6%,同比增长28.6%。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前沿阵地,横琴具有吸引外资的先天地域优势,因此,横琴把握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从制度、平台、试点、技术四方面创新跨境金融管理,对于践行“一国两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南方财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合作区创新跨境金融管理。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发展跨境金融上有哪些优势和难点?

徐科飞:首先,现代金融产业已经是横琴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超30%,金融业税收占比达1/3,同时,琴澳跨境金融业务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2021年印发实施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使得合作区的金融管理创新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即创新跨境金融管理和促进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这也必将推进粤澳金融合作朝着更宽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目前,粤澳两地的金融合作仍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一是粤澳金融体系的协同性不够,澳门金融业主要以银行为主,其他如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较为缺乏,因此,如何协同创新,扬长避短,解决“渠道少、管制多、结算难”等问题,提升琴澳两地跨境投融资体量是重点。二是粤澳金融的互补性不强,目前粤澳在金融体制上的差异,比如货币资金、金融市场体系、政策制度约束的不同,形成了产业要素在粤澳之间流动的一定障碍。三是合作区离岸金融服务功能有待加强,受土地人才影响,澳门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和交易能力,与珠江西岸或香港、深圳等东岸地区对比,离岸金融服务整体能力偏弱。我认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进行制度创新,深度挖掘和发挥离岸金融服务功能。

《南方财经》:未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应如何推动跨境金融管理创新的高质、高效发展?

徐科飞: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要实现“跨境金融管理创新”的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我国跨境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市场新机遇,依托大市场优势,充分释放合作区在统筹两地跨境金融领域的资源、产业的合作势能,及时调整和优化跨境金融业务模式和发展策略,由此实现跨境金融管理创新的高质、高效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能级提升。

具体来说,我建议:一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协同共建跨境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比如组建由粤澳两地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组成的跨境金融监管委员会、建立第三方监管联合会,出台跨境金融监管“软标准”;二是以平台创新,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应用场景,比如把握广东已有的试点业务基础优势,争取“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在合作区试点;三是试点创新,探索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化,加强激励政策供给,鼓励建立跨境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试点;四是通过技术创新,强化琴澳离岸金融市场智能联动,比如协同粤澳两地海关、金融等监管部门,将相关数据汇聚成数据池,通过全程可追溯的数据系统,进行风险研判。

探索公司金融顾问制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南方财经》: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据您观察,目前大湾区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以及金融服务供需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徐科飞: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大湾区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也将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部署落实了诸多政策措施。

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债务融资空间较大,但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未能满足。二是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多数企业只能通过银行借贷和民间贷款。目前小微企业与银行处于博弈不对等的关系,很多小微企业在历次调控中被一刀切的信贷政策限制而夭折。三是企业缺乏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比如我了解到广州一些企业虽然能够从银行贷款,但是和自己发展不匹配,不懂得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工具来优化债务结构;一些上市公司过度使用杠杆,拿到资金后盲目投资,造成股票爆仓等。因此,创新金融举措,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南方财经》:您建议,大湾区应通过建立公司金融顾问制度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具体有哪些举措?

徐科飞:不同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不同,金融服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动态需求,公司金融顾问制度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也善于发现企业的痛点与短板。这一制度由浙江首创并写入《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目前国内山东、江苏、四川、河北多地都在逐步探索实施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这也说明公司金融顾问制度在提升地方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地方政府打通服务实体的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应借鉴学习先进的金融制度,并探索引领金融创新。以广州为例,我希望通过探索公司金融顾问制度创新,发挥地方专业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人才资源、专业能力等方面优势,为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融资渠道和结构、防范流动性风险,为地方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等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五个方面可以重点“着墨”:一是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加强制度设计,构建上下一体的服务体系;二是优选部分地区作为试点,建立公司金融顾问制度;三是组建专业顾问团队和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四是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引导企业制定投融资规划和融资方案;五是支持和指导企业建立公司金融顾问认证培训体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