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出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4月底曾就资本话题给政治局授课

2022年05月18日 21:0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潇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5月17日,教育部消息显示,刘元春同志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当天下午,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宣布了刘元春的任命决定,蒋传海同志因工作调动,不再担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官方信息显示,刘元春是四川大竹人,1972年8月出生,今年即将年满50岁。刘元春1989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习,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官方资料图)

刘元春是国内著名经济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是分管智库工作的副校长,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集体学习的讲解老师就是刘元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过刘元春多次,其视野开阔且熟悉中国经济和政策运行逻辑,擅长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判,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建议出台一揽子政策稳增长,在预判2022年经济形势时建议追求5.5%的经济增速以实现充分就业。

我国高校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一职,意味着刘元春将承担更多高校行政管理职能。5月17日,刘元春在任命大会上表示,要加快角色转变和环境适应,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分管智库工作的副校长和经济学者

官方简历显示,刘元春1989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习,1993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6年任经济学院副院长,2013年任科研处处长。2016年11月,刘元春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次月同时任校党委常委。

梳理简历可以发现,由中国人民大学一路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刘元春,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23年后,要开启新的征程——从北京到上海,从中国人民大学到上海财经大学,从副校长到校长。

刘元春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时,主要分管智库工作。刘元春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首任执行院长,这个研究院是集人大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高校智库,院长由校长担任。人大国发院入选了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是六个首批入选的高校智库之一,其在宏观经济、法治建设、社会保障、就业、G20、“一带一路”等领域发布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告。

刘元春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像具备主场优势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集合了人大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力量,聚焦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发布相关报告,刘元春是领衔人之一。CMF一年一度的年度报告,会对来年经济形势进行展望并提供政策建议,刘元春连续多年代表团队课题组对外发布年度报告,堪称人大宏观经济分析领域的一面旗帜。

高校智库是我国咨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研究报告成果可以内参或课题报告等形式触达决策层,部分高校学者是政府部门座谈会或报告会的座上宾,与政府决策部门有着较好的互动。

新华社消息显示,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集体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时任副校长、教授刘元春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有接近刘元春的人大老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济学科是人大的优势学科,刘元春老师是人大经济领域旗帜性的人物,他为人比较勤奋,工作成果比较多,对学校的贡献也比较多,他也是宏观经济学界很有影响力的学者。虽然会有不舍,不过新的岗位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另有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刘元春出任校长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行政职能,但是某种程度上头衔和学术成果可以相辅相成。

履新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5月17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的现场图显示,刘元春已经抵达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教师干部会议现场图)

刘元春表示,成为上财人的一员并作为新一任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将全力以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党委领导下与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当下的抗疫攻坚战和学校新时期新使命而艰苦奋斗。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财经大学上任校长蒋传海,在安徽大学取得数学系本科和硕士学位,在复旦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成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教师,之后在上财工作多年,2013年12月任上海财经大副校长,2017年11月任校长。2020年10月,蒋传海任哈尔滨市委常委、副市长。

上海财经大学是财经领域颇有影响力的高校,会计、金融、财政、税务、经济等是其优势学科。近年由于财经领域是就业热门,且身处上海这一中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财经大学是诸多学子心目中的热门高校。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名单,“应用经济学”是上海财经大学要重点打造的一流学科。

上海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也凸显了其“财经”特色,以及坚持“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的风格。上财提出未来要形成“主干、一流的经管学科,精干、先进的法文理工学科”格局,“经济学与商学”在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中稳步提升。

上海财经大学提出,深化一流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本科生规模继续稳定在8000人,研究生规模8500-8800人,留学生(学历学位生)500-700人不断优化各类学生结构。加强跨学科联合研究,力争在中国经济学与商学理论体系上实现重要突破。优化多级智库服务体系,力争学校整体进入国家高端智库行列。持续深入推进“服务国家财税事业行动计划”和“服务上海行动计划”。

显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对外合作等高校发展的重要议题,将摆在新校长的面前。

有教育界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找业内有声望的人来担任校长,能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校长很重要的职责在于找人,找到合适的师资和研究人员,来推动相关教学或研究工作。

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财作为财经领域专业性比较强的高校,在多学科相互联动形成合力方面,需要向综合型大学学习。从综合型大学过来的校长,可以帮忙打开思路,推动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期,上海疫情出现明显缓和,上海正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刚刚履新的刘元春校长,除了要考虑高校整体发展,当前还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