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王东 东莞报道 日前,东莞首个市镇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园在石排镇正式亮相。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三大产业为主导,目前园区已落实签约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项目落户,致力于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总部集群。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进入产业地产赛道,行业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东莞产业园区细分化趋势明显。不只是石排镇专精特新产业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东莞垂直领域产业园区不断涌现,例如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注于打造新材料产业生态的光大We谷·溥彦科技园等等。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不少企业对产业配套的需求旺盛,迫切需要特色化的产业园提供产业生态。特色主题园区的涌现,将更精准和聚焦地为产业进行赋能,促动东莞产业资源的高效集聚和整合,形成真正的新兴产业集聚效应。
特色主题产业园涌现
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近年来,东莞将产业升级立“新柱”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大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批新兴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东莞市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东莞全市累计登记新兴产业7.01万户,增长16.8%。其中新材料产业1.34万户,增长31.9%;新兴信息产业0.76万户,增长126.7%。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抢眼,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迫切需要产业载体搭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青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机金属结构件供应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华为、OPPO、小米等各种智能手机。公司总经理陈明介绍,希望政府或专业园区能搭建新材料技术交流平台,让企业能更精准地了解终端市场的技术需求,以此来更好地对接市场和服务供应链企业。
对此,东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莫安达表示,东莞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应该更具体细化一些行业,建设更细分后的产业园,垂直性产业园能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聚集,形成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生态。
东莞市德聚胶接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德聚新材料项目将入驻石排专精特新产业园。“去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达3000万,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0%以上,因此我们对高端研发人才需求很大。”德聚董事长黄成生认为,专精特新园区建好之后,将会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事实上,随着东莞产业园区进入存量运营时代,特色化主题园区已成为产业园转型发展的趋势。
“目前,产业空间规划范畴的概念将会被一个个产业功能清晰、专业细分、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所充实。”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苑义发表示,产业园区必然要在现有存量的基础上进行深耕,针对细分产业特点,精准搭建产业配套体系,用精细化的运营服务去解决地方政府和入园企业真正的痛点,这才是未来产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东莞产业地产商开始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特色化、精准化定位,涌现了诸如生物医药、新能源、5G、智能制造等一批特色化主题园区,加快了特色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因新兴产业链条长的特性,近年来,东莞众多产业园有意识地打造园区内的产业生态,以产业链为核心,力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但综合型产业园需要聚焦多个细分行业,当遇到招商引资、产业布局、企业培育等困难时,部分产业园区往往会改变最初的整体业态方向,引入与产业链不相关的企业,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与综合型产业园区相比,特色主题园区定位鲜明,主导产业方向明确,从而能吸引专于特定领域企业的更多关注。”苑义发表示,主题园区能够针对性地吸引相关领域企业落户,这有利于东莞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和集聚专业人才。
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位于寮步镇,目前已招引了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谈及主题产业园的优势,苑义发认为,主题园区的特征更容易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同时园区更容易提供专业性服务,将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与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则专注孵化培育勇于革新的早期硬科技创业项目,以此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随着市场对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大量企业开始投入研发,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各企业研究分散,或同一技术重复研究,难以形成高效的产业链。”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公共关系部经理黄丽华表示,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通过搭建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让机器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打造一流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通过链接国内外高校、研究所、企业等资源,打造了完整机器人生态,现已孵化机器人创业公司60余家,引进企业和团队超过500人,累计产值达28亿元。
产业园区观察人士表示,特色主题园区定位鲜明,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这也给产业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如可以开发针对入园企业的产业链层面的投资、服务等衍生业务。
但受访专家认为,特色主题园区还需要面对招商、运营等现实问题。一方面特色主题园区招商更加有针对性,质量要求更高,与“照单全收”相比,招商必然限制更多,难度更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主题产业园的持续性运营问题,除了提供基础物业服务和简单企业服务外的价值,还要从企业痛点和产业痛点下手,解决好新兴产业企业最关注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