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周报(第13期):广东8市联动促消费;解读《北京时尚类零售企业发展意见》;星巴克还是城市活力度指标吗?;小店经济同样值得重视

2022年08月31日 13:5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李果

本期导读:

一、一周消费动态

广东8市联动促消费

二、重点城市建设情况跟踪

解读《北京时尚类零售企业发展意见》

三、一周消费观察

星巴克还是城市活力度指标吗?

四、一周消费“建”议

小店经济同样值得重视

一、一周消费动态

广东8市联动促消费

交通银行发布“南京市首店入驻定制金融礼包”

日前,交通银行对外发布“南京市首店入驻定制金融礼包”,以助力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据悉,该礼包包括:一站式开户服务、全方位减费让利政策、综合化发薪平台、全业态商户系统、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等,并在业内创新推出的首店主题普惠贷款业务。

广东8市联动促进消费

 8月26日,由广东省商务厅、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广东消费中心城市特色活动启动仪式暨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2022广东消费中心城市特色活动以“乐购天下 畅享全球”为主题,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开展“1+1+8+N”系列活动,1场主启动仪式全面开启消费热潮,1场主题论坛探讨广东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路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东莞、湛江根据城市特色及消费特点,围绕品牌消费、平台消费、首店消费、免退税消费,分主题、有重点、区域性地开展八大消费中心城市主题促消费活动,推广培育本土消费品牌,发展商旅文体联动消费,打造消费新地标,活动将持续至10月。

王府井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2.66%

8月26日,王府井发布2022年半年报。根据公告,上半年王府井实现营业收入57.44 亿元,同比下降 1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2亿元,同比下降32.66%。王府井表示,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受公司部分门店阶段性停业或缩短营业时间,以及为中小微企业减租让利共同影响所致。此外,上半年,绵阳王府井购物中心已正式开业。截至报告期末,王府井拥有38家百货门店,14家奥莱门店,23家购物中心门店以及15家合资超市、441家专业店。

永辉超市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07%

8月26日,永辉超市2022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永辉超市实现营收487.32亿元,同比增长4.07%;归母净利润-1.12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9.71亿元、10.19亿元。报告期内,永辉超市新增超市门店20家(其中重庆龙湖仟佰汇店于今年上半年由mini店转为超市卖场),关闭超市门店17家,已开业门店合计1060家。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增长33.1%

8月25日,泡泡玛特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33.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3.76亿元;海外市场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161.7%,收入占比由2021年上半年的3.4%快速提升至6.6%。截至期末,泡泡玛特中国大陆地区以外门店数达24家,机器人商店98台,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达到11个。得益于上半年新增的英国、新西兰和美国首店,线下收入增速超过10倍。

《深圳市建设高质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或今年内印发实施

8月24日,深圳市政协召开深聊会,邀请多名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专家,围绕“深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2019年,深圳市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1715亿元,《2019年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百强排名》中,深圳市位列第13名,仅次于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该会议透露,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编制的《深圳市建设高质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或于今年内印发实施。

北京研究下半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

8月23日,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情况展开研究。会议强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加强统筹调度,细化分解任务,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要用好用足助企纾困政策,加快出台针对性更强的创新举措,搭平台、聚要素、引流量,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科学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布局,加快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消费环境品质,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数据统计监测分析,跟踪评估政策落地效果,聚焦裉节问题,努力改进提升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力量,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二、重点城市建设情况跟踪

解读《北京时尚类零售企业发展意见》

8月30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加快引导时尚类零售企业在京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2025年)》(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成为北京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所出台的又一项政策。《指导意见》明确:要将时尚零售作为先行领域,培育时尚创意、研发设计、总部管理等高价值产业环节,形成专业集中度高、科技融合度高、品牌转化率高、资源整合力强的时尚消费高地,推动本市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指导意见》覆盖的重点产业包括:服装服饰、化妆品、金银珠宝、运动健康、文化创意、智能穿戴、国潮老字号等领域。目标是到2025年,落地2000家以上时尚类品牌首店。

同时,北京将建立两套目录库,对象分别为拟引进的市外品牌,以及本市重点培育的品牌。具体为:第一是建立时尚零售企业名录库。将国内外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增势较好且尚未在京落地的时尚类零售企业纳入重点引进企业名录库。第二是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库。将本地品牌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消费和老字号等时尚零售企业纳入重其中。

在考核方式上,《指导意见》提出:将推动时尚类零售企业在京高质量发展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评。

(上图:承载北京首店的主要场所SKP。图据SKP官微)

在资金支持方面,对在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京新开设品牌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北京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的店面装修和房租等投资,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对在京举办知名品牌新品发布活动的场租、搭建、宣传推广等费用,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方面的政策与此前北京发布的首店经济政策一致,在资金额度上并无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京发布的政策中,特别提到了对专业人才的支持。具体为:加大专业化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实施“时尚北京计划”,对符合条件的时尚企业高管、商业策划人、高级签约设计师、国际化知名买手等专业化人才,给予人才引进落户、工作居住证办理、子女就近入学等便利化服务。

 

三、一周消费观察

星巴克还是城市活力度指标吗?

2017年,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全国主要城市的星巴克门店数量进行统计,最后以“星巴克越多的城市越有商业活力”为结论,提出“星巴克经济学”。

其初衷是基于两个重要元素的考虑。第一是高客单价。星巴克咖啡的均价比当时很多中式茶饮更贵,一座城市消费实力越强,那么对高客单价饮品的消费能力越高;第二是饮品的差异化需求,一座城市的白领从业者越多、海归人员越多,对于咖啡、尤其是实现了产品全球标准化的星巴克咖啡的需求越大。

近几年,随着喜茶、奈雪的茶等中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其无论从客单价、品牌影响力还是门店数量等方面都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客单价上,与星巴克共同构成了饮品行业的第一梯队。

(上图:星巴克咖啡门店。图据星巴克官网)

那么到现在,以门店数量为主要分析方式的“星巴克经济学”是否还具备对城市消费活力评判的指标意义呢?

我认为,仍然适用,但不再适于观察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消费活力。其观点有两方面。第一是近年来独立、小众咖啡品牌的涌现,在上海、成都等城市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超星巴克,由此,咖啡的受众群体已经扩大到更多的社会阶层,成为“市民级消费品”。第二,大型城市的饮品消费趋于多元化,客单价水平不断被拔高,如以“% ARABICA”为代表的精品咖啡品牌,正各个城市“攻城拔寨”的同时,其单品咖啡的单杯售价也超星巴克,因此以星巴克价格指标进行分析的原有逻辑亦不再适用。

但“星巴克经济学”仍可对三四线城市进行观察。这是因为随着星巴克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拥有星巴克的城市往往伴随着城市商业载体的更新。以四川省为例,星巴克咖啡在区级、县级城市所开设的门店,基本设立在一座新开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内,而这些商业综合体无论在体量上、品牌方的影响力上还是运营能力上,都远超出区域内原有的购物中心。因此“星巴克经济学”的意义在于:拥有星巴克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其消费能级的发展速度理应更快,可成为观察三四线城市消费发展潜力的一个新指标。

四、一周消费“建”议

在各个城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专业研究机构的协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为此,一周消费“建”议栏目,将致力于打造为一个公众发声的平台,将一些有价值、能够推动相关城市加速建设的好声音、好建议展示出来。(本栏目邮箱:ligou@21jingji.com)

小店经济同样值得重视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首店经济”。首店经济主要指一些大型的连锁品牌在某城市开设的第一个门店。但我认为,首店经济值得重视,“小店经济”同样值得重视。

几年前我去意大利旅游,一直在罗马街头寻找我钟爱的星巴克咖啡。但同行人告诉我:骄傲的意大利人从不愿意喝星巴克,而偏爱小众、独立的咖啡店,“因为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喝到一样口感的星巴克咖啡相比,这些小众、独立的咖啡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冲泡方法”。甚至每年有很多外国游客专门为这些咖啡店而来,为的就是感受意大利的咖啡文化。

这些小型的咖啡店,也许永远不会开设分店,也可能没有走出意大利到中国参与“首店经济”的机会,但却能够自成一派,拥有自己的格调与个性,最终与罗马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你喝到的每一杯咖啡,也许其中都有属于罗马的一段故事”。

(上图:长沙夜市文化。图据本文作者。)

在中国每一座城市之中,都有一些“秘而不宣”、从不属于外地游客的“本地人餐厅”,它们可能装潢简陋、不擅营销,却能炒出一份最地道的本地口味。

而这些“本地人餐厅”,不正是吸引外地消费者前来的理由吗?因此我的建议是:地方政府应该重视“小店经济”,注重对一些老字号品牌的培育力度,因为其是一座城市多样化消费元素最好的体现。(本文作者刘力,长居长沙)

还想探讨更多与城市消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话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联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