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里,召开了一场关于“2022年高温干旱”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气象专家、学者讨论了高温干旱的应对之策。
会上信息显示,2022年夏季,我国部分区域出现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全国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高温干旱不仅发生频率高,而且来势凶猛。世界气象组织也表示,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早、更强烈。
气候变暖、极端高温、降水量少、干旱……影响最直接、最快的莫过于处于沙漠边缘的人们。而就在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西北方向,直线距离大约300公里外,甘肃的民勤县就是这样一个三面环沙的地方。
被预言“将消失”的小城
民勤县隶属于甘肃省武威市,地处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2009年,民勤县荒漠化接近95%,境内的风沙线长达408公里,且沙漠化仍以平均每年8-10米的速度推进蚕食,如果风沙将其覆盖,中国将多出一个1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
因此,曾有外国媒体预言——民勤将在不久之后被沙漠吞并,从地图上消失。
大旱云霓,黄沙遍地。唯有种植梭梭树,才能阻挡沙漠的进程。但是,沙地种梭梭,对人和自然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
2021年6月,刚刚成活的梭梭幼苗。 青梭公益供图
王花莲是民勤昌宁村的梭梭种植户,日夜与风沙相伴的她说:“我们每年都要种到最冷的时候,一直到沙子被冻住才不种了。等到来年开春,土地解冻再继续种。”
在她的村子里,共居住着23家像王花莲这样的梭梭种植户,走过这个小村庄,便是沙漠。他们每天奔波于村庄和沙漠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青春和汗水默默耕耘着家乡的绿洲。
“在这儿种树,我们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园,也为了孩子们”王花莲说道,“我们还要一直种下去,种到沙漠中间去”。
改变,也在不知不觉地进行中。
如今,民勤还在!它在那些不甘向风沙低头的人们携手努力之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风沙志中的绿洲梦
一部民勤史,半部风沙志。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薛万祥、民勤铁姑娘治沙队、石述柱等一位位治沙英雄与风沙做抗争,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进入新世纪,马俊河、韩杰荣等民勤人发起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现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从2007年开始,坚守大漠,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道治沙造林。
据了解,目前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有活跃志愿者11890余名,自2007年以来,机构在民勤县建设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种植梭梭等各类林木达60000余亩,成活率超85%。近三年,青梭公益平均每年完成5000亩的压沙治树任务……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
为了一个共同的绿洲梦,多年来,已有诸多官方和民间团体持续加入治沙队伍,为风沙治理不懈努力。
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情,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在不竭地努力着,让汩汩爱心也随之流向民勤,浇灌出一片新的绿洲。
2020年8月,四方墩志愿者生态林南侧,经过5年的治理,沙漠变绿洲。
青梭公益供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民勤县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的96%下降为90.34%,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18.65%。
这场绿色公益接力一路坎坷走到今日,虽是不易,但也在这方土地上留下了爱的印记。日后也将继续前行,将黄沙漫天的阻道走成绿意盎然的通途。
“春风”既能吹绿大地,也能抚慰人心。
跨越千里的绿色接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便是现在。
8年前,绿城中国在民勤种下了第一颗梭梭树。自此后,每年的春秋,来自千里之外的绿城中国“春风使者”都会出现在民勤的沙漠里,种树、离开、再回来,年复一年。
8年时间里,“春风”吹进大漠深处,在河西走廊东北部,腾格里沙漠最西端,一点一滴地将绿洲的希望种下,渐渐生长成“绿城林”。
善意不止步于此。9月28日,绿城中国再一次发起“寻味大漠 春风助农”的爱心义卖活动直播。沙漠大枣、野生沙米、甘栗南瓜、民勤羊肉、黑枸杞……一样样从民勤的农产品摆上了直播间,这场义卖所得的款项都将用于“绿城林”梭梭树的种植和养护。
“寻味大漠 春风助农”的爱心义卖直播
公益也从来不缺爱心。就在这场义卖直播间,1.5个小时收获了12.9万销售额,相当于捐种了1.29万棵梭梭,184亩梭梭林。要知道,直播间里义卖的大都是客单量不过百的农产品,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绿城中国用爱心集结爱心。
“我们要以最初的心,走最长远的路。”绿城中国相关负责人在直播时表示,“民勤并不是一个和我们无关的一个远方,它和我们息息相关,是共同家园的一部分。”
今年绿城业主、员工等爱心人士捐种的“绿城林”共扩增509亩。截至目前,民勤的“绿城林”捐种面积已超过1940亩。绿城中国也从单纯的植树公益,到融合扶贫助农、沙漠毅行,再到低碳、节能、减排理念的多方位延伸,“种春风”的理念连同沙地间的梭梭树一般,深入人心、不断生长。
“绿城林”种梭梭实景。绿城中国供图
民勤只是土地的一隅,还有大量的“民勤”分布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它们就像是生了一场病的大地,需要爱、关注和细心养护就一定会恢复原本的勃勃生机,以浪漫缤纷的色彩回馈人类的心意。
世间万物皆有关联,人类对自然所做对一切举动,更是会以各种形式回馈到社会生活之中。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加入公益事业,从来就不晚。随着科学理念、自然知识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世界的一体性。
在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条路上,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和事迹在发生。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一个组织还是一座城市,只要公益事业继续下去,善意就会不断蔓延,美好将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