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观察|琴澳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政策“组合拳”相继落地

2022年11月17日 2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彭敏静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实习生金鸿程 珠海报道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多个产业扶持政策已相继落地,琴澳两地正积极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多家琴澳企业后发现,不少进驻合作区的科创企业正与澳门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合作区的企业借力澳门高校的研发优势,同时通过澳门平台走向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澳门的科研成果能够在合作区这片更为广阔的空间得以转化。

11月15日,澳门特区政府发布的《2023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简称《施政报告》)也释放了相应的信号: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企业“引进来”提供枢纽平台,形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透露,争取今年年底前出台引领型企业扶持政策,以及专项惠澳政策,希望年内慢慢搭建起合作区产业政策体系。结合“双15%”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未来将要出台的人才政策等,希望通过“组合拳”的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横琴、辐射澳门,通过琴澳联动、一体化发展,真正发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作用。

内地企业借助澳门“走出去”

近日,珠海凌烟阁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烟阁”)将总部研发中心落地合作区。今年10月,凌烟阁还设立了澳门办公室。

据了解,凌烟阁基于富士康芯片设计服务团队,专注高性能运算芯片、车用芯片及生物医学芯片的开发设计服务,推出了融合3D-ToF(光波测距3D成像法)与影像传感器的智能视觉解决方案。

凌烟阁执行长李宏俊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未来可借助横琴以及澳门吸纳相应产业人才。同时,澳门是自由贸易港,通过澳门出口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越来越多内资企业选择到澳门进行投资。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澳门新成立公司资金来自中国内地的有144.5亿澳门元,占总额98.2%,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长37倍;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资金共3.3亿澳门元,同比去年增长2倍。

目前,合作区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已相继出台,在琴澳产业协作方面也有不少新思路。比如,今年10月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打响“澳门注册+横琴生产”品牌,提出包括鼓励横琴研发中成药产品到澳门注册、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品在横琴生产、推动“澳门注册+横琴生产”国际化等方面举措。

坐落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珠海市藤栢医药有限公司(简称“藤栢医药”)是一家聚焦晚期实体瘤、难治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目前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一个亿。

藤栢医药总经理杨新春表示,藤栢医药通过澳门这个国际化窗口“出海”更具优势,通过在横琴和澳门创建公司,最终实现横琴研发、澳门注册,再回到横琴生产的业务闭环。

截至2022年9月底,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完成注册企业229家,其中澳门企业59家,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包括澳门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共9款产品在莫桑比克注册成功,部分产品已实现出口销售,同时,7款产品在巴西获得中成药注册备案上市许可,即将进入当地市场销售。

“产业园自主研发品种已获得欧洲4个国家的上市许可,这也开创了国产中药在欧洲一次申报多个国家同时获得批准的先例。”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冯准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产业园还正在引进内地企业到澳门,成为澳门企业,带动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施政报告》亦明确,要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为主线,科学研判和选准深合区产业的细分领域,加快出台一批高质量、精准化的产业政策,充分利用澳门自由港和联通国际通达世界的特殊优势,以及深合区的空间和人才优势,推动澳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研究降低深合区企业营运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

在李子蔚看来,伴随合作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园区渐成规模,生活配套、营商环境愈加优化,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将为科技型企业用好两地资源、吸引国际人才,开展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澳门平台+横琴空间”助力成果转化

11月10日,东阳光集团冬虫夏草深加工转化基地也落户合作区。

据了解,东阳光集团首期进驻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着重发展冬虫夏草繁育品不同剂型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产业链体系,计划打造百亿冬虫夏草产业。

“目前,我们正加紧横琴相关研发和加工场地的建设,初期,集团规划将冬虫夏草含片,放在横琴研发生产,预计五年后,产值至少100亿。”东阳光集团总经理唐新发表示,未来希望继续与钟南山院士和澳门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研发更多产品。

无独有偶,凌烟阁与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共同成立了生物医疗芯片联合实验室。

在澳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韦孟宇看来,澳门大学在生物医学、微电子等领域已积累了20年的经验,而凌烟阁具有产学研转化的推动力。成立联合实验室能通过凌烟阁把澳门大学研究成果产业化。

“联合实验室将聚焦智慧医疗和大健康领域,希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医学传感器连接到物联网,构建一个健康网络,把医疗资源集中起来,帮助解决健康问题。”澳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韦孟宇表示,计划明年初正式启动研究计划。

《施政报告》亦强调,与深合区合作推动澳门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支持澳门科研项目在深合区开展联合研发及成果转化。

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过往由于澳门的制药并无规范标准,并且生产条件及规模有限,澳门的中成药很难以药物形式进入内地市场,加上本地发展前景有限,未有足够条件及资金朝产业化及较高技术方向发展,因此一直以来,澳门的中医药事业只能以中小微型企业的形式生存。

“澳门研发缺人才,缺机器设备,横琴则满足了我们这部分需求。”澳邦制药(横琴)有限公司(简称“澳邦制药”)技术发展总监刘帝恒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横琴的科研力量把中药乳膏转化成纳米剂型,之后再回到澳门生产,这是一种很好的互补关系。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联合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盈科瑞”)对澳邦制药的莲花万应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对传统配方纳米化改良升级,推出“马交牌纳米莲花万应膏”,目前已获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种万应膏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2017年成立的盈科瑞是第一批进驻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科技企业,也已与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目前盈科瑞正在开发一种小干扰核酸(siRNA)药物的递送系统,这一产品研发上市后将实现植物核酸抗肿瘤药物制剂零的突破。

“在澳门科技大学姜志宏教授团队siRNA完成了药物发现和部分基础研究后,盈科瑞正在开展项目的药物微粒给药系统产业化研究。”盈科瑞总经理周毅生说。

在不少受访人士看来,澳门中医药产业以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为主,未来可借助横琴解决研发上游的瓶颈难题,从而进行产业升级。

财经日历

      • 2025年 7月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