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序号】
004
【案例名称】
小托管实现大变革 金融支持土地流转探索与实践
【报送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案例‐其他
【案例概述】
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是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托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组织,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便于机械化耕作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
山东工行围绕金融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强化战略引领,省、市、支行三级联动,积极营销,主动对接,在聊城市率先与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开展土地托管经营业务合作。2021年11月山东工行成功发放首笔土地托管贷款,同时为村经济组织办理账户结算、电子银行,为农户办理银行卡用于接收分红款等全方位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村集体和村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背景】
2021年11月初,山东省聊城市全面启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在基层成立“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服务中心”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开展土地托管经营。本着自愿原则,由村党支部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在确保农户收益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归集的土地经营权托管给“为农服务中心”。土地托管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职业增加个人收入。 山东省以聊城市高唐县姜店镇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为试点,首次土地托管行政村11个,种植面积3000亩。“为农服务中心”对受托土地实行机耕、机种、机收,灌溉、施肥、飞防(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止病虫害)等全流程管理。“为农服务中心”帮助合作社实现对粮食产品的储存和销售。
【主要做法】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我行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治责任。我行紧抓市场机遇,省、市、支行三级联动,积极营销,全力支持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土地托管经营,成功办理土地托管贷款。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工行山东省分行与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提供“土地托管+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聊城工行与聊城市供销社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带领支行营销对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在综合考虑小麦、玉米每亩投入成本、土地托管种植面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及资信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核定授信额度,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三是加强银担合作。一方面,为化解缺少抵押物问题,山东工行与山东省农担公司开展合作,由省农担公司分担风险80%,我行承担风险20%;另一方面,为解决“融资贵”问题,提供LPR市场化最低优惠利率,并联动政府机构、农担公司分别给予2%的政府贴息和免除0.5%的担保费用,进一步降低粮食种植融资成本。
四是提供综合服务。创新推出“农耕贷”特色场景粮食种植支持方案,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开户、结算、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村集体和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取得成效】
山东工行探索了一条在“土地托管”模式下金融支持粮食种植的新路径。该案例在2022年工总行“贷动振兴 福到乡村”乡村振兴业务旺季营销活动“案例争霸赛”中荣获全国“金点子奖”,为工行系统深化乡村金融综合服务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经验。
截至2022年5月末,山东工行已为11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放土地托管贷款202万元,开立“为农服务中心”和村党委领办合作社一般法人账户12个,行政村账户25个,镇党费账户2个。为参与土地流转试点的284户农户开立银行卡、手机银行等业务,成功拓宽在“三农”领域业务发展渠道,为后续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聊城高唐县委、县政府对工行金融支持供销社综合改革,助力粮食种植给予高度评价。
工行在全县粮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2022年,聊城市供销社在高唐县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将扩大试点至东阿县、冠县、茌平区,并将在全市组建113家“为农服务中心”,逐步推广土地托管经营模式,计划年末土地托管面积达到8万亩。
工行高度重视农村市场潜力挖掘,安排全辖支行全力介入,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供开户、结算、融资、银行卡、网银等全方位一揽子金融服务,坚决扛起服务乡村振兴大行责任。
【经验启示】
土地托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国家粮食产量。土地托管既给县级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带来蓬勃生机,也为商业银行进入乡村市场带来了契机机遇。
山东工行土地托管贷款的顺利发放,既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又是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农业农村的有益探索。
现阶段,农村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是“存、贷、汇”等传统需求,已逐步升级为生产、消费、电商等综合性服务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金融业要适应变化,顺势而为,工行将发挥以城带乡、数字科技等领域优势,创新更多适合农业、农村、农民市场的线上、线下金融产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挖农村潜力市场,为服务三农市场贡献更多工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