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增信贷”助力企业社会信用“变现”|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098号

2022年11月17日 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案例序号】

098

【案例名称】

“公积金增信贷”助力企业社会信用“变现”

【报送单位】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服务模式创新

【案例概述】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个世界难题。其中,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透明,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难以准确评价小微企业的信用、前景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所在,如何破解信息不对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首要之举。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差异化经营、坚持本土化发展的定位,不断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新产品、新模式。企业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是一种诚信、一种责任。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仍能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更难能可贵。从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可以判断企业的诚实守信。我行敏锐发现企业公积金缴纳这一软信息,成功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开发了“公积金增信贷”,将企业的社会信用变成真金白银,助力企业持续增长,为全国首创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案例背景】

企业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公积金, 既较好地解决了员工住房公积金贷款问题, 也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结合中小微企业经营实际, 创新推出“公积金增信贷”, 将企业社会信用实实在在“变现” 为银行融资授信, 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和银行寻找客户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主要做法】

1.融资模式新。“公积金增信贷” 打破传统授信的看重企业土地、 房产等抵质押物模式,将中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变为商业银行的融资信用, 参考企业连续缴纳公积金的额度及状况, 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资金需求, 用于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流动资金需求。贷款采取纯信用方式,不需要任何抵质押物,不需要提供担保。 2.融资成低本。该贷款产品采取优惠利率,贷款利率不高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除贷款利息外,不收取任何费用,确保将金融“活水” 有效灌溉至中小微企业这一“良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3.融资速度快。企业申请该贷款仅需提供营业执照、 法定代表人相关信息、 近一年财务报告等信贷基本资料和“公积金连续缴纳” 证明材料即可,贷款材料简洁清晰,申请流程方便快捷。

【取得成效】

自“公积金增信贷”2021年开办以来,向36 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亿元,户均贷款金额264万元,贷款利率最低达到3.7%,成为我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又一利器。 武汉某检测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监测、环境管理认证监测、公共场所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洁净室监测、农产品监测、土壤、肥料监测等;具有检测乙级资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室内环境质量验收资质。 

该公司作为一家检测公司,资产主要是检测设备和办公设备。由于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公司前往多家银行融资均未获得成功。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我行该公司公积金连续缴交超过24期,年缴存额约114万元,最近一期缴存人数为超过100人。根据公司情况及征信记录,公司管理规范,无逃废债、恶意欠息等不良信用记录。根据公司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及公司历年经营情况、信用记录,我行判断该公式讲信用、财务指标正常。根据授信决策模型,我行为该公司办理公积金增信贷400万元,采用信用方式。在我行信贷资金支持下,该公司资金困难得到有效缓解,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经验启示】

小微企业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主要还是难在信息不对称。特别是没有贷款经历的小微企业信息相对更少,更难以通过观察其历史还款情况判断其还款意愿,并且这些小微企业没有贷款经历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了解更少。银企双向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增加了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我行通过企业缴纳住房公积金情况判断企业的信用、财务情况,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创新性尝试。要全面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丰富外部信息来源,敢于创新信用类贷款产品。政府要建立税务、电网、物流、海关、征信等数据共享机制,构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