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团携手创新服务模式,助力“新市民”异地创业|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045号

2022年11月17日 1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案例序号】

045

【案例名称】

银团携手创新服务模式,助力“新市民”异地创业

【报送单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行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案例‐双创

【案例概述】

邮储银行三明市分行为切实解决新市民创业就业难题,在三明银保监分局的支撑与指导下,联合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瓶颈,从队伍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验分享、完善机制等多个维度创新新市民金融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模式,满足不同新市民创业就业者的融资需求。

【案例背景】

“新市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该群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脱贫事业、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考核标准,更是推动建设美丽新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点群体。然而新市民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初到异地无抵押、难找担保人、无稳定现金流的难题。此外,对异地经营模式、行业特征了解不透彻,导致新市民整体创业基础较为薄弱。针对上述问题, 邮储银行三明市分行在三明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联合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积极探讨有效破解新市民创业融资及创业技术双瓶颈的方法。

【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银团携作,创新服务模式。以“银团合作”为载体,在之前与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成立的创业就业孵化中心项下设立了“新市民创业金融孵化队”,打造导师帮扶、创业融资、项目对接等服务平台,链条式服务新市民创业就业。

二是推出专属产品,实现精准帮扶。针对异地集群产业,推出“沙县小吃致富贷”等专属产品。该产品采取协会+小吃户、公司+小吃户、村两委+小吃户等模式实现批量开发,最高额度20万元;实现跨空间协同合作,推出“新市民”贷。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推出具有“城乡联和特征”的“新市民贷”;针对青年群体,推出“新市民孵化贷”,该贷款产品具有免担保、利率低的优势。

 三是创建“新市民推送机制”,打通异地服务通道。邮储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创建“新市民推送机制”,现已与泉州、福州分行搭建好客户互推机制,对有资金需求的异地客户及时进行互推,确保能第一时间解决新市民的创业资金需求。

四是塑造典型案例,实现复制推广。邮储银行三明市分行与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针对新市民创业,实行“1+1+1”创业帮扶机制,即1个新市民配备1名创业导师及1名银行金融专员,实现“资金+知识”双帮扶。宣传、报道,扩大成功案例的受众面。

【取得成效】

一是已成功组建13支新市民创业金融孵化队,并联合团市委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服务和创业经验分享15次。

二是加大新市民相关贷款力度,发放全国首笔“新市民贷”。截至目前,已发放“新市民孵化贷”115笔,贷款结余11305万元;城乡联合贷138笔,贷款结余11256万元。其中, 3月25日,实现邮储银行三明市分行与福州市分行联合协同发放全国首笔“新市民贷“金额20万元。

三是已打造30个典型案例,实现可复制推广。已打造覆盖蔬菜种植、花卉种植、薏米种植、水稻制种、小吃经营等30个典型案例,有效引导了同类新市民客群学习参考,共同致富。

【经验启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服务理念。将新市民金融服务纳入重点工作,强调新市民服务的重要性;

二是创新专属产品,提高帮扶精准度。针对青年新市民推出“新市民孵化贷”。与福州分行、泉州分行建立“客户推送机制”,推出“城乡联合贷”;

三是设立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设立新市民贷款绿色通道,确保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放款的“3优”政策;  

四是加大资源倾斜,确保服务有保障。如,针对新市民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减轻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

五是加强政银协作,实现“资金+技术”帮扶。如,与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成立“1+1+1”新市民创业就业帮扶机制,不仅解决青年绿色创业的融资需求,同时,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