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级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案例|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056号

2022年11月17日 11: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案例序号】

056

【案例名称】

山西省级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案例

【报送单位】

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案例‐双创

【案例概述】

2003年开始,山西省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代山西省财政厅管理山西省创业担保基金,目前基金规模5.78亿元。2020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社厅修订下发了《山西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并银发〔2020〕35号)(以下简称“创担新政”),文件重新梳理了我省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流程,创业担保贷款按照“借款人依规定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规定对借款人资格进行核实、经办银行审核办理贷款授信、担保机构‘见贷即保’、财政部门按规定贴息”的流程办理。“创担新政”以来,创担业务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5月末,共计完成创担业务32.86亿元,11218笔,基金放大倍数由新政前的0.09倍增长到4.98倍,有效支持了我省的创业就业工作。

【案例背景】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公司以支持创业和扩大就业为目的,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基金的社会保障作用,进一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支持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支持,经办银行发放,财政部门贴息,进一步扩大我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规模,降低其融资成本。

【主要做法】

一、实行“见贷即保”。全面推行经办银行与担保基金2:8比例风险分担,担保机构实行“见贷即保”。

 二、公开选用经办银行。采用招标方式选取创担业务经办银行,提高创担基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调动了银行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明确申请标准。设置吸纳人员人均贷款额度上限、企业对外借款总额与其月现金流入量比、关联企业总审批额度上限等规范业务开展,防范业务风险。 

四、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创担业务风险预警机制,单个经办银行创担代偿率达到5%,将发出预警通知;当代偿率达到10%,暂停该经办银行新增业务,待其采取进一步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代偿率后视情况恢复业务。 

五、反担保措施以信用为主。聚焦第一还款来源,以利用信用信息为主,原则上取消抵押、质押等反担保措施,仅需借款人及配偶、法人代表及实控人、关联企业担保。 

六、开展创担业务再担保。形成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的国家融担基金、省级创担基金、市级创担基金、合作银行风险共担的2:2:4:2模式。 七、优化业务流程。与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合作开发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办理系统,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及业务统计准确性。

【取得成效】

“创担新政”实施后,截至2022年5月末,公司完成创担业务32.86亿元,11218笔,服务十类人群,提供就业岗位13907个,业务已覆盖全省11个地市,涉及餐饮、住宿、零售、批发等15个行业,基金放大倍数由新政前的0.09倍增长到4.98倍,累计代偿率2.13%。经近年的改革发展,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努力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建立健全创担业务代偿追偿机制,完善后端风险化解,确保创担基金平稳可持续发展。

【经验启示】

公司将与经办银行开通线上化业务办理流程,与经办银行探讨批量化“总对总”锁定风险上限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质效,确保贷款及时、快捷发放到位。把抓好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将创业担保贷款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不断总结归纳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时改进,强化政策宣传落实落地、强化政策服务落实落地,为创业者个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切实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