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及产品覆盖|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055号

2022年11月17日 1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案例序号】

055

【案例名称】

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及产品覆盖

【报送单位】

珠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案例‐其他

【案例概述】

珠海农商作为本土法人银行,第一时间响应《珠海“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细则》要求,主动对接“新市民”的需求,利用扎根珠海本土的人缘、地缘优势,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普惠需求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案例背景】

为彰显本地银行担当,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珠海“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细则》要求,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信贷需求,我行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主要做法】

一、设置“网点+社区营销部+粤智助”专区服务,打造"定点服务+移动服务+贴身服务"全方位服务模式。 通过新市民邻里驿站、服务日、信贷专员、绿色通道以及粤智助专机维护等方式为新市民提供各项专区服务;在营业网点设置新市民服务包,指定专人担任服务志愿者;每月定时开展新市民服务活动,辐射周边社区,扩大服务覆盖面;主动实施多项优惠措施,建立专属绿色通道精准对接新市民融资需求;投放114台智慧柜台覆盖全市城乡海岛,投放124台“粤智助”覆盖全市122条行政村,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打造新市民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新市民归属感。 提供丰富的存款理财、信贷产品,全方位满足新市民消费、创业、安家等需求。同时为新市民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支持吸纳较多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资金;针对新市民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提供消费信贷产品;聚焦进城务工人员、建筑工人等新市民群体,推动具有金融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一体的三代社保卡工程;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项目,针对行业发展及企业特点,制定新市民专属服务方案。

【取得成效】

自2021年至2022年5月,我行针对新市民共计投放贷款金额48.42亿元,支持4628户新市民创业、就业、安居;激活新市民社保卡13100张,投放114台智慧柜台及124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服务覆盖全市城乡海岛,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便利性;为新市民减费让利共182.42万元,切实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和归属感。

【经验启示】

通过以上做法,我行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发展理念,努力扮演好金融服务民生的角色,有条不紊的推进金融服务新市民创业就业的建设工作,不断将金融活水引入民生领域,积极践行共同富裕。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