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让“知产”变“资产”|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064号

2022年11月17日 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案例序号】

064

【案例名称】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让“知产”变“资产”

【报送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行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其他

【案例概述】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为小微企业引活水、赋新能、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行海南分行根据企业特点,基于企业的专利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客户以此获得流动资金补充,不断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深入科技型企业,确保企业的“知产”真正衍生为“资产”实现知识产权金融普惠创新

【案例背景】

农行海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手段,积极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主要做法】

一是在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积极贯彻落实好国家、监管部门以及总行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政策,着力解决创新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

二是在机制理念上改革创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经营理念,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贷款审查审批的重要依据;增强产品服务创新性、科技型企业的契合度,完善担保管理制度,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落地。

三是在风险防控上严格把关。严把准入关,确定企业融资条件、知识产权准入等方面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的分析,对出质人及质物进行充分调查;加强对知识产权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准入与持续管理;贷款发放后定期分析借款人经营情况,加强对抵押品的动态管理,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不利情形及时采取措施。把贷前、贷中、贷后涉及的风险都考虑好、防控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在战略合作上积极推进。积极响应政府及监管部门工作要求,签协议、搭平台,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多渠道向小微企业普及知识产权融资知识。

【取得成效】

农行海南分行根据企业特点,基于企业的专利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客户以此获得流动资金补充。通过严把准入关,确定企业融资条件、知识产权准入等方面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的分析,对出质人及质物进行充分调查;综合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结合企业的质押物、资金需求、经营情况等核定企业的融资额度,确认客户信用评级符合我行相关规定后,受理相关业务,截至目前,我行累计为4家小微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贷款金额6000万元,让“知产”变“资产”,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经验启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为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提供了推力,为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变现难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重要意义,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明确支持重点,优化配套措施,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规范业务管理,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