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009号

2022年11月17日 23: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案例序号】

009

【案例名称】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报送单位】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类别】

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案例‐农户

【案例概述】

平安银行响应国家号召,践行有温度的金融,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从2020年初至2021年8月,平安银行涉农小微贷款发放超58亿。同时,平安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新微贷”为例,最高额度达200万元,无需抵押和担保,线上化申请方便快捷,为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案例背景】

中央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由于区域、行业限制,乡村企业在规模上大都偏向“中小微”,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年以来,平安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

【主要做法】

1、 精准定位。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以客户为中心,提出“全时空 全方位 全产品——更懂您的小微综合解决方案”的价值主张,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2、 科技引领。自主搭建了系统性物联网中台,融合了平安卫星、星云物联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I、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信息数据“采集、确权、溯源、验真”全流程走通。 

3、 产品创新。 “新微贷”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借助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I、智能风控等技术,实现免抵押、免担保,为小微企业定制最优融资方案和贷款利率,并设有多种还款方式和支持最长3年的贷款期限,以更灵活的普惠信贷服务全面支持企业融资。 

4、 搭建平台。提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爱心行动计划,将面向农业带头人、农村经营者提供信贷计划及支持政策,搭建交易平台,通过金融科技和线上化服务能力,开发适合在县及县以下发放的贷款产品,专门开发助农贷款,提高对广大县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取得成效】

1、 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900亿元。同时,平安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新微贷”为例,最高额度达200万元,无需抵押和担保,线上化申请方便快捷,为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2、 截至2021年末,“星云物联网平台”已累计接入设备数量超过1100万,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超过1600亿元;2021年,“星云物联网平台”荣获人民银行、证监会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经验启示】

1、聚焦底层末端。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信用实力弱、融资获取难”的特点,是商业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的客群。但小微企业是社会毛细血管末端群体,关系就业岗位和社会稳定,因此平安银行不忘初心,不断探索创新,坚持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科技赋能控风险。平安银行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海量和多维数据,构建全流程反欺诈和风控模型,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从而将信贷服务扩展至以前不敢经营、不会经营的产业链上下游毛细血管末端,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