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30日至31日,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下称“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刻分析了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推动全省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有力支撑。日前,围绕广东金融系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覃道爱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覃道爱。资料图
畅通实体经济金融“血脉”
《21世纪》: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并首提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这对我国金融工作的开展有何现实意义?对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有何指导作用?
覃道爱: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既体现了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对金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我国未来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有助于更好协调各方,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从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等四大方面,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加快建设金融强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建设金融强国的部署,为广东落实中央对广东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东金融业发展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抓好统筹,把握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金融体系,畅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守金融安全底线,推动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在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21世纪》: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根本宗旨。此次会议指出,当前仍存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的问题。具体到广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哪些不足?央行广东省分行接下来将采取什么针对性措施?
覃道爱:近年,广东金融业稳步发展,但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也存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待提高、信贷供给和金融服务针对性有待加强的问题。我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大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力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一方面,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强力度、稳节奏、降成本”,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为广东现代化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全省重大战略衔接,围绕“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领域的精准支持和长效支持,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持续提升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服务质效。同时,进一步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引导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有序推进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拓展金融市场联通深度广度
《21世纪》: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此次会议明确,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在这方面,广东金融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央行广东省分行做了哪些努力?
覃道爱: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必然要求与主动选择。
近年来,我行在金融领域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积极推动“跨境理财通”业务稳步发展,大湾区内地有32家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粤港澳三地个人投资者达6.29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86.58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低版本”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已为23家企业办理试点业务备案,合计分别集中外债、境外放款额度621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参与业务的境内、境外成员企业分别为115家和72家。通过代理见证方式为港澳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35万户,粤港澳三地共同认可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跨境发债等方面得以应用,拓宽人民币资产跨境转让渠道,推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私募股权双向跨境投融资等一系列跨境投融资试点。
在支持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13项措施全部落地、累计办理试点业务260.1亿美元,并且率先落地资本项目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试点政策,有力支持了南沙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要平台。积极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探索构建电子围网系统等86条具体措施,推动相关政策举措加速落地见效。目前,横琴资金电子围网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澳门居民购置住宅类商品房首付款结汇便利化政策获批实施。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试验田”对接国际高标准方面,围绕《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关于新金融服务、购买境外金融服务等措施,与金融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摸底市场需求,在政策宣传、研究、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接下来,我行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及重大平台、广东自贸试验区,以衔接港澳、接轨国际为方向,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度广度,探索绿色金融、民生金融、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推进国际金融规则率先落地,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金融制度成果,助力广东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21世纪》: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此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前而言,广东金融领域的风险点主要有哪些?央行广东省分行将如何落实监管职能,提升监管能力?
覃道爱: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行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统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的长效机制,稳妥化解辖区各类金融风险,有力维护了辖区金融稳定大局,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当前,广东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风险可控,金融机构整体健康。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多,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严峻复杂,广东金融业的稳定运行还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比如,个别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凸显,房地产金融风险、非法集资及非法金融活动等领域风险仍不容忽视。
下一步,我行将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要求,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有效防范化解辖区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充分依托广东省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等有关协调机制,强化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监管协调和政策协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区域金融改革,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南沙等重大平台建设。二是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继续丰富完善金融稳定监测评估分析框架,优化央行评级、压力测试、早期预警等工具,持续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提示、应急处置等金融风险防控环节的工作机制,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提升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和权威性。三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推进非法集资、财富管理等涉众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