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澳门|专访澳门银行公会主席叶兆佳:澳门可以绿色金融为突破口推动金融对外开放

2023年08月18日 16: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蔡依莹
期待社会各界达成共识,集中资源推动绿色金融制度完善和人才培养。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试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 郭晓洁 澳门报道 

8月18日至19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2023年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峰会在澳门举办。继广州、深圳、香港之后,澳门正式接棒,由澳门银行公会担任未来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轮值主席。

本次大会以“绿色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应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一年,粤港澳大湾区业界将围绕哪些重点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金融力量?澳门又将如何以绿色金融推动“1+4”产业发展规划的实现?

澳门银行公会主席叶兆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国际普遍重视。目前国际上已有公认权威的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因此绿色金融可以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其他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提供经验。

叶兆佳希望澳门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能将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的战略优势与澳门对外开放自由经济体优势相结合,为澳门乃至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国际接轨做出新的尝试和贡献。

“澳门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连通世界的特点,为国家改革开放做贡献,从原来的见证者、参与者、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叶兆佳说。

以绿色金融为突破口推动金融对外开放

南方财经: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叶兆佳:今年是我们粤港澳绿色金融联盟成立第四年。我们每年都有一个年会,前三年疫情期间,年会都在线上举行,大家也一直在沟通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绿色金融和一些共同的标准。今年放开后,我们刚好在澳门举办绿色金融的年会和峰会,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所以今年我们在邀请嘉宾方面确实也做了一些研究,希望把最新的国际标准和一手的金融信息都带到这个论坛,包括内地和海外的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2023年会”是我们内部的年会,成员们总结过去一年在绿色金融工作领域里做出的成绩和成果。“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峰会”主要是由几位重要嘉宾作主题演讲,另外还有一个是我们的绿色圆桌论坛,邀请来自内地、澳门、香港的嘉宾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如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同时, 还举办绿色资本与绿色科技对接会,推动实体经济活动的落地。

 南方财经:粤港澳绿色金融联盟在未来一年有哪些具体的安排以及大的发展方向?

叶兆佳:我觉得在互联互通、共同标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工作是未来一年的重点方向。

绿色金融在粤港澳这三个地方有三套不同的标准,披露和监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这次峰会也邀请了不同地方的监管部门来参与,希望在粤港澳之间讨论出一套广泛认同的标准,实现监管规则的标准化,包括绿色金融板块的硬件标准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希望我们在比较相同的水平开展绿色金融的工作。

南方财经:澳门和内地、香港在金融的体制和规则上是有差异的,你认为三地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互联互通机制的安排?

叶兆佳:这确实算是我们要突破的很大的难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金融方面要克服的问题。广东的经济规模非常大,香港也是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是个对外开放的城市,大家都有优点。但因为法律的不同、监管的不同,我们基建的互联互通有着比较大的障碍。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让国家的金融开放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要重点努力的方向。而我们认为绿色金融是一个突破口。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公认的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如果大家共同认可国际标准,我觉得可以在金融开放做一些尝试,也为将来其他的金融进一步开放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南方财经:澳门在绿色金融领域主要会推动哪些板块,在推动哪些板块方面有优势和特色?

叶兆佳:澳门是一个旅游城市,它本身没有工业,所以它的碳排放其实也不高。澳门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市场,我们也和葡语国家有金融服务平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澳门这个平台和欧洲、葡语国家的绿色资源进行联系,为国家走出去、国际资源走进来提供平台,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是绿色债券。在澳门发行绿债主体以内地企业为主。内地企业在澳门发行绿色债券,让葡语国家的机构、投资者来购买这些债券。未来我们也希望看到相互的往来,希望葡语国家也在澳门发债。债券是一个开始,其实我们还想做碳排放权的交易,我们知道在内地也有8到9个地方有碳排放权交易所,但都是地方性的。

所以我觉得在澳门推进绿色金融有深合区的优势,也希望能充分发挥深合区的国家性战略,和澳门对外开放自由经济体相结合,为澳门、为国家碳排放交易和国际接轨做出新的尝试和贡献。

发展绿色金融仍需完善基础建设和培养人才

南方财经:澳门的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发展情况如何?你觉得现阶段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以后会如何继续推进?

叶兆佳:澳门现在正在推行“1+4”产业发展规划,“4”大产业中较有基础的产业就是现代金融。在金融里面提到将来澳门的金融,不仅是银行和保险这两个原来比较单一的元素,还包括财富管理、债券、融资租赁等。澳门为了发展金融也制定了很多法律制度,包括信托法、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的修改、基金法,拟订证券法,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拓展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定下法律基础。但我觉得其他的基础性建设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包括系统、监管制度都要进一步提升,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觉得“1+4”发展规划经过现在的公开咨询,期待整个社会都达成共识,澳门特区政府、澳门社会各界可以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去推动现代金融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金融应该也可以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南方财经:金融行业在人才引进以及培养人才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在和高校或者是跟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方面有什么计划?

叶兆佳:其实在“1+4”的发展规划里,最重要的还是靠人才,而金融业的发展尤其需要人才。过去澳门的金融业的发展主要是传统商业银行,如果你要发展新的金融业务,从原来业务去调用人才可能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其实澳门一直在研究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当然过程可能也是非常漫长的,因为在引进人才类型和培养规划方面要取得社会的共识。

在人才引进制度出台之前,澳门金融业已经在努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澳门银行公会和澳门金融管理局,在澳门回归之后成立了澳门金融学会,旨在为澳门的金融业培养人才。最近几年为了未来金融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还没有提出“1+4”发展规划之前,就已经在做一些债券人才的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财富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鼓励从业人员去考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证照,包括香港证券业务的牌照等,其实都有在做准备。

人才培养过程中和高校的合作还是非常多的,学校都知道澳门产业发展的方向,它们在过去几年都已经增加了现代金融的一些培训。澳门银行公会也有一些金融专业课程的培训。另外澳门如果有从业人员要考取证照,需要提前复习备考,也依托高校和机构去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考前辅导。所以我觉得大家的合作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大家共同为澳门培养金融人才,澳门金融学会与澳门高等院校已经存在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

南方财经:你认为最近刚推出的澳门特区的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咨询文本里面,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去重点关注的?

叶兆佳:首先我觉得现代金融作为我们的重点产业之一,它在GDP的占比究竟有多高?原来我们以为是占GDP的15%,这一期公开文本写的是“不低于10%”,我觉得和澳门的结构是有关系的。金融业在2022年的GDP占比是15%,那为什么这次要求反而降低了?我们GDP占比高是因为其他行业的占比下降了。疫情期间旅游业和博彩业等行业在大幅下降,所以我们反而比较高。所以现在金融业在GDP的份额比较实事求是,就是说在规划的五年之内都不低于10%,也就是可以高于10%,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目标。

第二个它集中地把过去几年已经实现的基础和发展方向明确下来,这样现代金融也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市场。我们澳门地方小,资源也有限,所以它把目标明确为过去几年大家集中讨论的债券市场。但它也没有放弃证券市场,现在证券法也在立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债券市场发展已经成熟,我们还有机会可以发展以其他金融为标的的资本市场。它留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首先还是要把已经在做的事情做好。

另外还有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其实也是范围较大的板块,是一个非常宽广的概念,咨询文本里只提了几个大的概念,其实我们可以关心里面比较细分的概念,包括政府已经在开展的工作,法律、人才培养、系统的引进等,绿色金融应该也是它一个重要的发展的方向之一。从大湾区的发展纲要和深合区的建设方案中,都有提到绿色金融这一个板块,所以这应该也是我们在未来五年发展现代金融的一个重要的板块。我们今年在澳门举办绿色金融的年会和峰会,也刚好契合澳门未来产业发展。

期望做改革开放的贡献者

南方财经: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5周年,就你在银行业的经历来看,这45年以来澳门金融业经历了哪些阶段?

叶兆佳:今年是改革开放第45年,澳门一直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或者说受益者。其实澳门的经济规模很小,它是从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国有企业在澳门发展,也有一些境外投资者在澳门投资,澳门从小渔村慢慢发展为国际城市。尤其在回归之后,国家对澳门的支持就更明显了,国家政策给予了澳门经济发展很大的帮助,包括旅游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这两个是前四十五年中的两个大阶段。

澳门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你看我们GDP的增长,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澳门发展。

但是现在国家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澳门不能只是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增加税收、增加就业,解决本身经济的发展问题。澳门回归二十四年,国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澳门刚好处在内外循环的交汇点。在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之中,澳门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连通世界的特点联系葡语国家平台,为国家改革开放做贡献,从原来的见证者、参与者、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同时在贡献的过程中,增加投资和业务发展的机会。我觉得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澳门一个主要的使命。

南方财经:在推行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以及“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实践方面,澳门银行界应该做出哪些贡献,从哪些方面去着力推动?

叶兆佳:说起对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我觉得也可以说说我的故事,我也是在澳门出生、在澳门受教育。家国情怀怎么培养,其实也是我进了中国银行之后,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了解到的。

我在中国银行工作期间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家发展的情况,行方一直在培养员工对国家的感情。其实在我们银行界也好,在我们自己的银行也好,我们对进入银行工作的青少年也提供这种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机会去内地去培训和参观访问,可以说我们整个银行界都很支持澳门的年轻人到内地去培养和学习。同时,澳门各界都是非常重视和培养青少年对国家国情的了解,回归之后澳门特区政府在教育上非常重视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开设了很多国情班。

南方财经: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地去推动横琴这块试验田,为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叶兆佳:在“1+4”产业中,除了金融之外,我更关心的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澳门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应该不算太强,但是澳门有一个很特殊的优点就是自由港,招揽世界各地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讲,针对国家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我觉得澳门是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它的作用来吸引人才,因为我们也有资金和资源的支撑,澳门地方小可以在横琴发展,可以互补不足之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觉得对澳门长期的经济发展、持续发展是有利的,因为旅游长期是澳门的主要产业,但是其他行业其实或多或少都依附于旅游业,有游客才能带动商贸旅游的发展。

现在金融其实也是依靠有实质的产业,所以我觉得高新技术产业定位在深合区也好,定位在澳门也好,我觉得一定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去考虑、去发展。这个事情可能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但我觉得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现在高新技术的开发确实也是迫在眉睫的,能否利用澳门作为一个比较开放的经济体,吸引在海外工作的华裔人士来到澳门研发,为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做贡献,我觉得是我们应该要聚焦的重点。虽然说在这个领域澳门起步比较晚,体量比较小,但是也是可以通过横琴这一片热土进一步去开发。

统筹: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蔡依莹

编辑:和佳

设计:廖苑妮

实习记者: 周欣然 王晓冰 刘诗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张然 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财经日历

      • 2025年 7月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